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 > 在物权法什么叫做遗失物

在物权法什么叫做遗失物

时间:2024-07-27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650

物权法中的遗失物定义

遗失物是指在没有遗失人的意愿下暂时丧失占有的动产。拾得遗失物是一种事实行为,不需要拾得人具备行为能力。遗失物只能是动产,不包括不动产。遗失物也不是无主财产,而是所有人都失去对物的占有的物品。所有人失去对物的占有的情况有多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所有人自己遗失物品。还有其他情况,例如直接占有人将物品遗失,对于间接占有人即所有人来说,这是遗失物。另外,无行为能力的所有人将物品抛弃,因为他们没有意思能力,所以不能放弃所有权。但是,如果所有人为了安全或其他原因将物品埋藏或放置在隐蔽的地方,这时所有人并没有失去对物的占有,因此这并不是遗失物,而是埋藏物或隐藏物。

遗失物的特征

1、遗失物是具体的物品

遗失物只能是物品,不能是某种权利,如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此外,遗失物不能是无法被人控制的物品,比如阳光等。

2、遗失物的界定取决于占有状态

例如,如果甲丢失了一部手机,那么手机被认定为遗失物是因为甲失去了对手机的占有,也就是说甲失去了对手机的实际控制。这是遗失物与埋藏物最核心的区别。

3、丧失意思占有不影响遗失物的认定

意思占有是指原所有人根据记忆的意思表示而持续的虚拟占有状态。丧失意思占有只区别于遗忘物和非遗忘物的遗失物,而不区别于遗失物和其他物品的特征。因为遗忘物本来就是遗失物的一种。例如,如果甲忘记了在公交车上的背包,由于遗忘,甲失去了意思占有。但是如果甲无意中丢失了一个背包,在寻找背包的过程中仍然保持意思占有,但该背包仍然被认定为遗失物。

4、重新占有遗失物需要他人的民事行为

例如,如果甲丢失了一部手机,如果甲找到了手机,在手机丢失至找到期间,手机仍然是遗失物。当甲找到手机后,他重新获得了占有权。然而,除非甲通过自己的民事行为找回手机,如果此时手机被乙拾得,无论乙今后如何处理或处置手机,对于甲来说,这部手机始终是遗失状态的遗失物。

遗忘物

遗忘物具有以下特点:

1、刑法上的遗忘物定义

根据刑法理论,遗忘物是指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地将所持财物放在某处,因疏忽而忘记拿走。

2、遗忘物的条件

遗忘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必须是动产。不动产如土地即使时间久远导致边界不清也不构成遗失物。除了一般动产,有价证券、银行存折和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范畴。

2)所有人或持有人暂时失去了对财物的控制权。

3)财物被遗置于特定的场所内,该场所的管理人员有权对财物行使第二重控制、支配权,排除了任何第三方对该财物的任何权利。

4)所有人或持有人往往能够快速回忆起遗置财物的地点,从而迅速恢复对财物的控制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 封闭空间的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

    中国关于封闭空间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依据中国《民法通则》,遗失物采取不取得所有权主义,失主可通过程序追回。法律明确规定了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归还遗失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历史立法采取奖惩并重的方式处理遗失物问题。现行民事立法尚未明确规定支付报酬问

  •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包括总登记、初始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他项权利登记和注销登记等。各类登记均有其特定的申请人和申请时限,并需要提交不同的证明文件和合同资料。这些规定确保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运作和权益保障。

  • 捡到手机不还是否违法

    捡到手机不还是违法的,可能涉嫌侵占罪。根据《物权法》规定,第一百零九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将他人的遗

  • 无主物构成要件如何认定
  •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什么是无主物
  • 民法通则遗失物有关的规定是怎样的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