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失踪立案标准

时间:2024-01-14 浏览:1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6776
在现实生活中人口失踪的情形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儿童妇女的失踪,如果小孩失踪的有可能是被人贩子拐卖的,家长知道孩子失踪后,应该立案报警,那么离家出走失踪立案有什么标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离家出走失踪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接受失踪报警后应立即确定负责查找的民警,并进行调查核实,以确定是否为失踪警情,从而决定是否立案。

根据《公安机关处置失踪警情工作标准》第十三条规定,负责查找的民警在调查过程中应认真了解失踪人员的相关情况,并制作询问笔录。根据失踪人员的具体情况和查找工作的需要,询问笔录应尽可能详细地记载以下内容:

1. 求助人的姓名、住址、单位、与失踪人员的关系及联系方式;

2. 失踪人员的姓名、曾用名、别名、绰号、性别、年龄、民族、血型、身高、体貌特征(特别是显著体表和牙齿特征)、口音、交往关系、有无精神病史、身份证件名称及号码、车辆号牌、驾驶证号码、电话号码及QQ、MSN等网络联系号码;

3. 失踪人员的居住地、户籍所在地、工作单位或就读学校;

4. 失踪人员最后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5. 失踪前的言行、穿着服装、携带物品;

6. 失踪人员的爱好、习惯、失踪前打算参与的活动、经常活动的地点;

7. 求助人认为可能的失踪原因和失踪人员可能的去向;

8. 失踪人员亲友、所在单位等通过其他途径和方法自行查找的情况,并告知求助人继续自行查找的必要性;

9. 与失踪人员相关的其他情况。

根据第十四条规定,公安机关应根据初查情况确定失踪警情的级别,并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展开查找工作。一级失踪警情由派出所负责处置,二、三级失踪警情由刑侦部门牵头负责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如果发现失踪警情需要变更级别,可以在报请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后进行变更。

申请失踪程序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为:

1. 配偶;

2. 父母、子女;

3.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4. 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申请撤销死亡宣告不受上述顺序限制。

对于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情况,申请宣告死亡的期间适用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失踪的案件时,应按照《民事诉讼法(试行)》的特别程序进行。人民法院在审理宣告失踪的案件时,应查清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财产,指定临时管理人或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并发布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半年。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根据被宣告失踪人失踪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的判决或终结审理的裁定。如果判决宣告为失踪人,应同时指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原则,包括平等互惠原则、不得损害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案件审理期限的不同情况,包括简易程序、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等的审理期限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延长审理期限。

  •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被抓能开庭吗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归案时是否能开庭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若同案犯罪嫌疑人在逃,但在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仍可开庭审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网上开设赌场罪的立案标准和刑罚。

  • 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是否可以自诉?

    在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满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的问题。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且自诉案件特点包括调解、和解、反诉等。刑事自诉案件一般情节较轻,附带民事诉讼,其时效受刑法、刑事

  • 治安处罚的案底能消吗

    我国关于治安处罚的案底能否消除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无论是违法记录还是犯罪记录,都不会消除,也不会自动消除。案底指的是有犯罪记录或行政处罚记录,这些记录会被公安机关等保存。在我国,没有前科消除制度,这些记录将伴随当事人终生。但普通单位或个人无法查询这

  •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及法律关注
  • 涉及被告下落不明的离婚案件分析及解决方案
  • 16岁离家出走能否立案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