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一般是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举证的事实包括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所需修复费用、损害赔偿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六条 原告主张被告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应当就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一)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或者具有其他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的情形;
(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以及所需修复费用、损害赔偿等具体数额;
(三)被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
第七条 被告反驳原告主张的,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被告主张具有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情形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第八条 已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无须举证证明,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对刑事裁判未予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达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认定。
现实中,需要倾倒大量工业垃圾往往是一些工厂,工厂随意倾倒垃圾的行为污染了水源,属于侵犯了该水源附近村民的合法权益,比如说导致居民生病了,那就是侵犯了健康权,有的可能庄稼减产了,就是侵犯了财产权,那么针对这个侵权的案件是有三个解纷解决途径可以用的。
第一个途径是最简单的,成本也最低,就是双方来协商,说白了就是去谈判一下,让村民找到排污工厂,双方把事实说清楚,道理讲明白,如果工厂承认他们排污了造成损失了可以进行赔偿,把赔偿写在协议里面,让工厂根据协议来赔偿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协议是没有强制的约束力的,也就是说,如果工厂以后反悔了,不履行这个赔偿协议了,那么村民还要再去法院起诉去,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的。
第二个途径就是由环保机关来进行调解,就是由环保机关来说和一下,村民去找到环保局,环保局查清这个事实了,认定责任,就把有关赔偿的责任写到一个协议里面,由双方来签字。如果双方都认可了,就让这个工厂来进行赔偿,只不过这个协议跟刚才讲的第一双方协商的协议都是一样的,就是都不能强制执行,如果以后这个工厂又反悔了,他不想执行这个环保局的协议,那么农民还是照常去法院起诉去。而且如果农民再去起诉,应该还是告这个工厂,提一个民事诉讼。但是他别搞错,不能告环保局,这是不能提行政诉讼的,因为环保局只是其中尽量的撮合,所以别告环保局告对方。
第三个方式就是找法人去法院去进行起诉,这也是可以的,打一个诉讼,那么如果进行了民事诉讼,村民要想把官司打赢,他主要是要证明两点:第一点就是工厂确实有排污行为,第二点就是他可能遭受损失了,比如说有人生病了,有庄稼减产了,证明有损失有损害结果。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处罚问题。文中提到了立案侦查的标准和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包括个人和单位非法吸收存款的不同数额标准和情节。此外,对于大量收取会员费的行为,如果涉及非法集资,则构成非法集资行为。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会考虑案发前后归还部分资金和是否用于正常
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院申诉程序的要求。对于不起诉决定的申诉,被害人或被不起诉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院将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被害人可据此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此程序确保了申诉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自首后的处理情况。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而定,同时也存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犯罪,如果表现出悔罪,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在考验期内,未成年人需遵守法律法规并接受
本文讨论了货物运输合同纠纷中的诉讼主体资格以及承运人、托运人和收货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对于承运人的损害赔偿责任,采用了严格责任原则,即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毁损和灭失为要件。托运人对承运人的运输合同关系以及货物毁损和灭失承担举证责任,而承运人对免责事由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