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某些毒品的行为,应当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其认定为“其他毒品数量大”。
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某些毒品的行为,应当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其认定为“其他毒品数量较大”。
在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的过程中,携带枪支、弹药或者爆炸物用于掩护的,应当认定为“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枪支、弹药、爆炸物种类的认定,依照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在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的过程中,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造成执法人员死亡、重伤、多人轻伤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认定为“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
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非法持有毒品达到“数量较大”标准,且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近亲属,或者为其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不具有情节严重情形,归案后认罪、悔罪、积极退赃,且系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达到一定数量标准的,应当认定为“情节较重”。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达到一定数量标准最低值的百分之五十,且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较重”:
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单位或者个人未办理许可证明或者备案证明,生产、销售、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确实用于合法生产、生活需要的,不以制毒物品犯罪论处。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数量较大”: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达到一定数量标准的,应当认定为“数量大”。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数量较大”: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的规定,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定罪处罚:
向他人贩卖毒品后又容留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向其贩卖毒品,符合前款规定的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定罪条件的,以贩卖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数罪并罚。
容留近亲属吸食、注射毒品,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的规定,以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定罪处罚: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设立用于传授制造毒品、非法生产制毒物品的方法,贩卖毒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或者组织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发布实施前述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对于情节严重的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行,将依法定罪处罚。
如果实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的行为,同时构成贩卖毒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犯罪,将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解释自2016年4月1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3号)同时废止。
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报考公务员或申请入党的影响。文中指出,如果孙子没有加入这些政治背景相关的活动,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其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但报考公务员和申请入党时,政审环节会审查家庭背景,爷爷的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孙子政审不通过。文章还介绍了直系血亲的定义
未成年杀人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问题。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证据材料欠缺或矛盾,以及户籍证明权威性受挑战。审查原则包括准确查明年龄、有利于被告人、实事求是、灵活适用。审查方法包括审查书证、听取供述和辩解、调取证人证言以及慎重运用骨龄鉴定。完善未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关于公司和其他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的法律规定。其中涉及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资金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时挪用国有资金也构成犯罪,应按照刑法进行定罪处罚。若案发后未退还资金,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其中详细说明了渎职行为导致重大损失的情形、渎职行为触犯刑法的处罚规定、渎职犯罪与受贿罪数罪并罚的情况、渎职行为帮助他人逃避刑事处罚的处罚、违法决定及指使他人违法的处罚、渎职犯罪的追诉期限以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渎职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