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未成年保护 > 司法保护 > 未成年犯强奸罪怎么处理

未成年犯强奸罪怎么处理

时间:2023-11-0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756
大家都知道,我国对于强奸罪的量刑标准是针对于年满十四周岁的人。那么,对于未成年犯强奸罪又该如何处理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说未成年犯强奸罪应该如何处理和强奸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的详细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强奸罪的特征

未成年犯强奸罪的处理方式

一、未成年犯强奸罪的处理方式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不予刑事处罚的,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管教;必要时,政府可收容教养该未成年人。

二、强奸罪的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

该罪侵犯的是妇女的不可侵犯权利,即妇女按照自己意愿决定正当性行为的权利。犯罪对象是所有女性。

2. 客观要件

(1) 强奸罪客观上必须具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使妇女处于无法反抗、不敢反抗、不知反抗状态或利用妇女处于无法知晓、无法反抗状态而实施奸淫行为。所谓暴力手段是指非法使用有形力量对受害妇女进行人身伤害或剥夺人身自由,如殴打、捆绑、堵嘴、勒颈、按倒等手段,使妇女无法反抗。所谓胁迫手段是指对受害妇女进行威胁、恐吓,达到精神上的强制,使妇女不敢反抗的手段。胁迫的核心是足以引起被害妇女恐惧心理,使其无法反抗,从而实现强行奸淫的意图。胁迫可以直接对妇女进行威胁,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威胁;可以口头威胁,也可以书面威胁;可以使用暴力威胁,如持刀威胁,也可以使用非暴力手段,如揭发隐私、诽谤等威胁。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教养关系、从属关系、职务权力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并不能一律视为强奸罪。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这种特定关系进行胁迫,使妇女无法反抗,而不在于是否存在这种特定关系。所谓其他手段是指采用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妇女无法抗拒或不敢抗拒的手段,具有与暴力、胁迫相同的强制性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其他手段有:用酒灌醉或药物麻醉妇女进行强奸;利用妇女熟睡时进行强奸;冒充妇女的丈夫或情人进行强奸;利用妇女患重病时进行强奸;造成或利用妇女处于孤立无援状态进行强奸;假冒治病进行强奸;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迷信进行奸淫等。(2) 必须违背妇女意愿违背妇女意愿是强奸罪的本质特征,但不能将"妇女无法反抗"作为构成强奸罪的基本特征,它只是判断是否违背妇女意愿的客观条件之一。由于犯罪分子在实施强奸时所采用的手段和造成的客观条件不同,对被害妇女的强制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被害妇女对犯罪行为的反抗形式和表现也不一样:有些人会进行激烈的反抗;有些人可能会畏缩不前或哀求,反抗不明显;有些人可能会犹豫不决,没有进行反抗等。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被害妇女当时是否反抗作为判断强奸罪的必要条件。对于未作反抗或反抗不明显的妇女,应全面审视案件,具体分析,仔细区分。判断是否违背妇女意愿,也不能以被害妇女的品行来划分。如果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与生活作风不好的妇女发生性行为,仍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3. 主体要件

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年满十四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然而,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妇女教唆或帮助男子强奸其他妇女的,应以强奸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4. 主观要件

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奸淫的目的。指犯罪分子有意与被害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如果犯罪分子没有奸淫的目的,而是以性交以外的行为满足性欲,则不能构成强奸罪,如抠摸、搂抱等猥亵行为,应以强制猥亵罪定罪处罚。对于明知妇女是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精神病人或严重痴呆者而与其发生性交的人,无论犯罪分子采取何种手段,被害妇女是否表示"同意"或"反抗",都应视为违背妇女意愿,构成强奸罪。对于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妇女在精神病没有发作期间同意与之发生性交的行为,不构成强奸罪。对于确实不知道妇女是患有青春型精神病的患者,在妇女勾引下与之发生性交的行为,一般不宜以强奸罪定罪处罚。对于确实不知道妇女患有较轻微痴呆症,在女方自愿或主动要求下与之发生性交的行为,不宜以犯罪定罪处罚。

三、犯罪特征

1. 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的不可侵犯权利。

2.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使妇女无法抗拒、不敢抗拒的手段,违背妇女意愿,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3. 犯罪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的男子。

4.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强行奸淫的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 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的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和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文章建议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程序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

  • 党员是否能免除死刑的问题

    党员是否能免除死刑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党员并非免除死刑的条件,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特定人群如未成年人、孕妇和特定年龄的人有特殊的死刑适用规定。所有死刑案件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 夫妻离婚时,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继承权
  • 未成年初犯从犯的刑罚确定
  • 未满18周岁的犯罪是否适用死刑?
未成年保护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