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行农民工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并与招用的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通过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
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施工总承包单位或分包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施工单位将受到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
以下是触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情形:
(一) 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或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二) 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存储工资保证金或未提供金融机构保函;
(三) 施工总承包单位或分包单位未实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
在追讨拖欠工资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与雇主直接协商要求支付工资,可以商讨支付方式、时间、金额等事项。
工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以在仲裁申诉时效内提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工资。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情况进行判决,一审后,一方不服的可以上诉。
在仲裁或判决生效后,如果单位拒绝履行,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劳动部门有权责令单位支付工资并加付赔偿金,甚至给予处罚。
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追讨拖欠的工资。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关于非法转包合同的效力问题。法律明确规定,承包单位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或肢解后以分包名义转包。非法转包合同无效,违法转包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涉及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的行为等都会受到影响。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自行申报个税,未履行申报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未造成税款流失的,可处以罚款;造成税款流失的,需追缴税款并罚款。故意不如实申报导致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的不
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关系。行政处罚针对违法行为,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民事赔偿是对违法行为造成的侵害进行的经济补偿。针对殴打或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行政处罚有明确的处罚标准。同时,存在某些情形会加重行政处罚。除了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还需进行民事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