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义务机关必须在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之后,才能行使追偿权。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可以基于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也可以基于行政赔偿协议程序的协议书。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故意是指加害人在实施加害行为时,主观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违法并可能造成相对方合法权益的损害,但仍然一意孤行,导致损害结果发生。重大过失是指行政人员或受委托人既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份或职务上的特别要求,又未能预见和避免普通人能够预见或避免的事情,即未达到法律对一个公民的起码要求。
保证人只有在已经履行保证责任后才能行使追偿权。保证责任的履行不论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前还是届满后,均不影响追偿权的成立。在限额保证中,保证人由于只担保了部分债权,行使追偿权会影响债权人其他部分债权的实现,因此,债权人往往要求在担保合同上限制保证人行使追偿权的时间。
保证人因履行保证债务使主债务人免除对债权人的债务负担,即可构成追偿权。如果保证人虽然履行了保证债务,但并未使债务人免除债务,则保证人不能享有追偿权。保证人履行债务后应及时通知债务人,如未及时通知致使债务人延期履行债务的,则保证人不能享有追偿权,而只能依据公平原则请求债权人返还。
保证人的追偿权只有在保证人无过错的情况下才能成立。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义务及时通知债务人,若因未通知致使债务人无过错地又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则保证人丧失追偿权,但可以请求债权人返还不当得利。同样,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应及时通知保证人,如果债务人违反通知义务,致使保证人无过错地重复履行债务的,则保证人可以行使追偿权,债务人不能免除补偿的义务,但可以请求债权人返还不当得利的部分。
保证人行使追偿权时,必须没有向主债务人赠与的意思。
国家赔偿法中责任主体的相关规定。国家是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职务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国家赔偿。国家作为责任主体需要全面承担赔偿责任,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自由想像与界限的关系,指出界限为自由想像规定
国家赔偿责任的减免情况。在第三人过错与违法行政或司法行为共同导致损害结果时,探讨了不同的责任分担方式。第一种情况是第三人实施侵权行为而国家机关不作为导致损失,国家仅在受害人无法从第三人获得赔偿时承担责任。第二种情况是第三人提供虚假信息导致国家机关行使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及其理论基础。国家赔偿责任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责任类型,在不同法系中有不同的定位。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包括代位责任说、自己责任说等。不同学说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法的相关细节和规定,重点探讨了国家赔偿金的支付机构及相关规定,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以及赔偿责任的原则与范围,同时明确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追偿权利,对于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限制和保护民众权益做出了详尽阐述。国家赔偿金支付机构负责处理国家赔偿支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