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机关职权管辖的范围,行政机关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是指所辖区域及事务范围涉及全国的行政机关,是一国行政体制的核心。中央行政机关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国务院:国务院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构,担负着国家的最高行政职能。
2. 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的职能机关,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3. 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由国务院主管某项专门业务的机构,直接受国务院领导和管理。
4. 国家局和国务院部委管理的机构:这些机构由国务院部委管理,负责特定领域的行政事务。
5. 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是指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机构,其职责是为国务院提供办事支持。
地方行政机关的活动范围及管辖事项仅限于国家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地方行政机关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行政机关的核心,负责管理和行使行政权力。
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这些部门是地方行政机关的职能机构,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3.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是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派出的机构,负责在特定地区行使行政职权。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行政复议的相关内容。专利行政复议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与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的争议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行为。申请复议需满足条件:主观认为权益受侵犯,并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15日内提出。复议由申请人启动,不能由国务院专利
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行政机关存在职责不明确的现象,确定行政组织的主体资格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行政主体的概念在行政活动中具有实践意义,它能确定行政行为的效力和行政诉讼的被诉人,保证行政活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