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请人需要书面提交申请书,并将其交给当地卫生局办理手续。
其次,申请人需正式向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的鉴定,并缴纳相应的鉴定费用。申请人需保留缴费收据,若诉讼成功,鉴定费用将由医院赔偿。医学会进行鉴定结束后,还将进行专家抽签程序,以确定参与鉴定的专家。若患者已经死亡且未进行尸检,专家还将邀请法医参与鉴定。
接下来,申请人需要书写一份书面鉴定陈述,详细说明医疗事故的经过,并阐明医院诊治中存在的错误。这份陈述书需要简练明确,突出关键点。如果申请人不擅长写作,可以寻求一位医生或专业律师的帮助。
这份书面陈述非常重要,包括医疗事故发生的经过以及家属对医院诊治不当的看法。鉴定专家将根据这份书面陈述进行鉴定,因此不应出现多余的口头叙述。在专家面前,陈述应专业且详细,以便他们认真研究。律师在鉴定会上不一定需要参与。
接下来是出席鉴定会议:
医患双方各自有20分钟的发言时间。专家可能会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例如询问患者家属事情经过,或询问医院对于诊治错误的辩解。在鉴定会上,必须遵守秩序,只有轮到申请人发言时才能发言。家属方可有3人出席。建议可以邀请一位医生或了解医学的律师参加。
对于第一次鉴定结果不满意的申请人,可以申请进行二次鉴定。二次鉴定的结论可能与第一次不同,以更公平地对待申请人。申请人无需说明理由,医患双方都有权利提出二次鉴定。
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无法自理日常生活。
重度智力缺损(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碍,需要他人随时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
重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无法完全独立生活,需要经常有人监护。
中度智力缺损(智商49以下)或精神障碍,严重受限于日常生活能力,偶尔需要帮助。
中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明显受限于日常生活能力,需要指导。
中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部分受限于日常生活能力,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轻度智力缺损(智商70以下)或精神障碍,严重受限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能力。
轻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部分受限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能力。
轻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部分受限于日常活动能力。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问题。文章指出,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始,其立案材料来源多样。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医疗事故刑事案件立案难的问题,原因在于相关法规不完善以及行政处理与司法诉讼衔接不规范。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完善诉讼机制,法院应享有是否进行
法院不受理的四种医疗纠纷,包括超过时效的医疗事故争议、同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非法行医造成刑事责任的医疗纠纷以及重要资料不全且情节不清的医疗纠纷。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三种方式:协商解决、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