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是根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的。
对于中省直企业未鉴定的老工伤人员,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对于其他企业未鉴定的老工伤人员,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委托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组织鉴定。
已确认为纳入统筹管理范围未鉴定伤残等级的老工伤人员需要在2012年4月底前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后续确认的其他符合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未鉴定伤残等级的老工伤人员的具体鉴定时间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是执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标准。
鉴定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鉴定收费按照《关于调整劳动能力鉴定收费标准的复函》(吉省价收〔2011〕259号)的相关规定执行。《老工伤人员伤残等级鉴定表》由省厅统一印制。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