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六级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规定,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为工伤六级。
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六级。
1、癫痫中度;
2、轻度智能损伤;
3、精神病性症状,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影响职业劳动能力者;
4、三肢瘫肌力4级;
5、截瘫双下肢肌力4级伴轻度排尿障碍;
6、双手全肌瘫肌力4级;
7、一手全肌瘫肌力3级;
8、双足部分肌瘫肌力≤2级;
9、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10、轻度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11、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
12、面部重度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
13、面部瘢痕或植皮≥1/3;
14、全身瘢痕面积≥40%;
15、撕脱伤后头皮缺失1/5以上;
16、一手一拇指完全缺失,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
17、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
18、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
19、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20、一侧踝以下缺失;或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1、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并有肢体短缩100px以上;
22、一前足缺失,另一足仅残留拇趾;
23、一前足缺失,另一足除拇趾外,2~5趾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4、一足功能完全丧失,另一足部分功能丧失;
25、一髋或一膝关节功能重度障碍;
26、单侧跟骨足底软组织缺损瘢痕形成,反复破溃;
27、一侧眼球摘除;或一侧眼球明显萎缩,无光感;
28、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矫正视力≥0.4;
29、一眼矫正视力≤0.05,另一眼矫正视力≥0.3;
30、一眼矫正视力≤0.1,另一眼矫正视力≥0.2;
31、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48%(或半径≤30°、;
32、第Ⅳ或第Ⅵ对脑神经麻痹,或眼外肌损伤致复视的;
33、双耳听力损失≥71dB;
34、双侧前庭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
35、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Ⅲ度;
36、一侧上颌骨缺损1/4,伴口腔、颜面软组织损伤>250px2;
37、面部软组织缺损>500px2,伴发涎瘘;
38、舌缺损>1/3,但<2/3;
39、双侧颧骨并颧弓骨折,伴有开口困难Ⅱ度以上及颜面部畸形经手术复位者;
40、双侧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伴有开口困难Ⅱ度以上及咬合关系改变,经手术治疗者;1
41、一侧完全性面瘫;
42、肺叶切除并肺段或楔形切除术;
43、肺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后;
44、支气管(或气管、胸膜瘘;
45、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6、大血管重建术;
47、胃切除2/3;
48、小肠切除1/2,包括回盲部;
49、肛门外伤后排便轻度障碍或失禁;
50、肝切除1/3;
51、胆道损伤致肝功能轻度损伤;
52、腹壁缺损面积≥腹壁的1/4;
53、胰切除1/2;
54、甲状腺功能中度损害;
55、甲状旁腺功能中度损害;
56、肾损伤性高血压;
57、尿道狭窄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需定期行扩张术;
58、膀胱部分切除合并轻度排尿障碍;
59、两侧睾丸创伤后萎缩,血睾酮低于正常值;
60、放射性损伤致生殖功能轻度损伤;
61、双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
62、阴茎部分缺损;
63、女性双侧乳房完全缺损或严重瘢痕畸形;
64、子宫切除;
65、双侧输卵管切除;
66、尘肺壹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7、放射性肺炎后肺纤维化(<两叶、,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8、其他职业性肺部疾患,伴肺功能轻度损伤;
69、白血病完全缓解;
70、中毒性肾病,持续性低分子蛋白尿伴白蛋白尿;
71、中毒性肾病,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72、放射性损伤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轻度减退;
73、放射性损伤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74、减压性骨坏死Ⅲ期;
75、中度手臂振动病;
76、氟及无机化合物中毒性慢性重度中毒。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