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医疗纠纷协议还能要赔偿吗
时间:2024-05-08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可以与患者协商赔偿问题,协商一致的可以签订协议书,那么签了医疗纠纷协议还能不能要赔偿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医疗纠纷协议的法律效力和赔偿问题
一、医疗纠纷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应制作协议书,并在协议书上签名。这份协议书具有法律约束力,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协议书的约定进行赔偿。如果患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医疗机构可以拒绝赔偿。
二、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注意事项
(一) 自行协商达成协议
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但在双方法律知识欠缺、协议书漏洞较多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协议达成后双方再次发生争端。
(二) 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调解
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由卫生行政机关主持调解并达成协议。这种方式能够及时平息事态,稳定双方的情绪。
(三) 人民法院主持调解
如果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并达成协议。该协议一经送达立即生效,具有强制执行力,并不得上诉。尽管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但医患双方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四)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并由该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如果没有法定撤销事由,就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然而,目前调解委员会对于调解医疗纠纷争议的经验较为缺乏,需要进行积极实践。综上所述,医疗纠纷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协议书的约定进行赔偿。在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并充分了解各种方式的优缺点,以确保自身权益的最大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流程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详细流程。捐献者需前往相关办公室或登记站进行捐献意愿登记,并得到亲属同意。潜在捐献者经过评估后,直系亲属可确认捐献意愿。器官获取与分配遵循一定原则,并设立专家组进行公正分配。捐献完成后,遗体将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同时,为缅怀
-
医院观察室的规定和制度
医院观察室的病房化管理、留观病人的决定与资料要求、病情观察的严密性与及时性等内容。文章强调观察室需具备病房化管理条件,留观病人应有完整的病历、治疗计划等。观察病人时间应根据病情调整,医生需决定是否需要留观并填写相关资料。值班医护人员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
器官捐献的决定权
器官捐献的决定权、范围及内容。器官捐献分为生前自愿捐献和死后由直系亲属决定捐献两种情况。捐献范围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捐赠。细胞捐赠指提取有活力的细胞群救助需要的人,组织捐赠涉及多种身体组织,而器官捐赠则是将某个器官捐献给需要移植的人。虽然植物人无法捐
-
医疗纠纷赔偿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医疗纠纷赔偿与刑事责任的关系。达成和解协议的医疗纠纷案件,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权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建议。医师在医疗纠纷中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和可能的刑事责任。但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可能减轻处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应遵守法律,避免纠纷发生
-
如何进行器官捐献手续
-
尸体检验的时间限制
-
医患关系的法律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