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纠纷起诉前,患方需要准备身份证明文件,如患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患者已经死亡或者不能完全行使民事行为能力,则还需要提供法定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
患方需要提供病历资料的复印件,包括患者的门诊病历、住院志(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出院(死亡)小结等。
如果患者因医疗纠纷而误工,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如工资单或单位出具的工资证明。如果患者没有工作单位,需要由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无业证明。
患方需要提供相关的费用单据和清单,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如果患者伤残,还需要提供残疾等级证明和残疾用具费的单据。如果患者死亡,还需要提供丧葬费的单据。如果患者没有其他生活来源,需要提供患者实际抚养的证明、户籍证明和无业证明。
除了上述准备材料外,还可以提供有关专家的意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医学文献资料等作为辅助证据。
在患者起诉医疗机构的医疗侵权案件中,医疗机构需要能够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医疗过错,才不承担医疗侵权责任。
医疗机构所举证据的种类大致包括:
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物和物质属性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医疗纠纷案件中的物证主要是指医疗工作中的治疗用具,如注射针头、针管、输液管、输血袋、治疗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
病案是指病人在门诊、急诊、留观室及住院期间全部医疗资料的总称,是关于病人和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第一手重要的原始记录。在医疗纠纷之后,病案是医疗行政部门和法院确认医疗单位诊疗措施是否正确,认证医疗过失的重要证据。
尸检对判明死因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因死因不明、因疑难疾病致死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就必须进行尸体解剖。尸检给医学技术鉴定和司法裁决提供直接的证据,达到了最终明确诊断、分清是非的目的。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具有证据效力的技术依据,是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证据之一。医疗机构可以将“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鉴定结论作为自己有利的证据提交法院。
医疗纠纷涉及医务人员和患者两个主体,其主要客体是患者的人身权、生命权和健康权。纠纷的理由是患者认为自己的生命权或健康权受到了侵害。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和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诉讼是最终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它具有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明确的时限,确保对每一事实的认定都按照法律程序质证和甄别。医疗诉讼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个最终的说法。
除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其他与双方有关的人并不属于医疗纠纷的主体。委托人虽然可以代表一方的利益,但并不是纠纷的主体。
医疗纠纷中的非医疗性纠纷是指与医疗有关但未触及健康生命权的纠纷,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医疗纠纷,但仍然属于医患纠纷的范畴。
威海市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适用范围、定义、预防与处置原则、相关部门的职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职责、调解程序等内容,并规
医生不负责任的各种情形及其法律责任。医生的不负责任行为包括擅离职守、拒绝救治危急患者、未经批准开展试验性医疗等。特殊医疗损害如医疗产品及输血损害、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损害等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患者可向卫生主管部门投诉。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护伤、医疗治病和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各项赔偿的费用计算方式和相关规定。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赔偿数额和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要根据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的
医疗事故致死起诉的流程。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选择提起医疗侵权民事赔偿之诉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医生只能提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之诉。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包括医患关系、医疗行为违法违规等,才能受理。当事人需提交就诊资料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