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6日,兖州市29岁的孕妇苏*丽入住某医院。医生进行了产前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当天晚上,苏*丽开始出现分娩征兆,但医生值班期间无法及时进行手术。直到次日凌晨1时,医生才将苏*丽推入手术室进行手术,耽误了3个小时。最终,苏*丽在凌晨2时40分顺利分娩,但婴儿在46分钟后不幸离世。
苏*丽一家认为医院未能及时进行手术,导致婴儿死亡。因此,他们向兖州市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院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交通费等共计34万元。医院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鉴定报告认定该案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院承担主要责任。
经过查明事实,法院认为婴儿的死亡与医院的过失行为有因果关系,医院应承担70%的赔偿责任。经调解,医院同意支付丧葬费、精神抚慰金、交通费和邮寄费,但对死亡赔偿金的支付表示不同意。医院辩称,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存在对患者本人的死亡赔偿金。然而,法院认为婴儿在出生后存活了46分钟,作为生命体,具有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最终,法院判决医院应支付死亡赔偿金。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从出生开始,直至死亡终止。因此,婴儿也享有民事权利。在本案中,原告苏*丽与被告医院建立了医患关系。所谓死亡赔偿金,是对他人生命造成侵害之后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而非对死者本人的赔偿。婴儿的法定继承人,即其父母,有权请求死亡赔偿金。
本案提醒人们,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双方无法自行解决时,应尽快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以解决纠纷。
胡*斌因工伤导致的医疗事故案件。胡*斌在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手术后出现左肾萎缩问题,因医院丢失病历导致无法鉴定工伤致残等级。法院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判定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赔偿胡*斌共计80263元。胡*斌对伤残等级鉴定提出上诉,认为赔偿金额应更高。
医疗事故调查报告,指出一起医疗操作过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医院未经家属同意进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不当导致并发症,需要二次手术修复。医院全责,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手术审批不当且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这起事件引发深刻教训,强调治疗应建立在确实存在疾病的基础
一起医疗事故案例。一名男性青年因恶性疟疾误诊为感冒而接受治疗,最终不幸去世。事故责任在于医生未按规定进行血检并及时确诊治疗。文章提出了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坚持各项诊疗常规等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