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无因管理 > 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如何区分

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如何区分

时间:2024-07-08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0943
无因管理是指未受他人委托,也无法律上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的事实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二者如何区分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资料,希望能为您答疑解惑。欢迎阅读!

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的区分

在法律领域中,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调整管理人与本人之间的关系和解决利益归属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功能。

无因管理制度的规定

无因管理是指在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的情况下,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而与本人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为了最佳地调整这种关系,法律应当规定以下问题:

  1. 管理人以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管理事务支出的必要费用,应有权请求返还;
  2. 管理人因管理事务所获得的利益,有义务交还本人;
  3. 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人有义务及时通知本人管理的事务的事实及进展情况;
  4. 管理人违反上述义务给本人造成损害时,应承担赔偿责任;
  5. 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受到其他损失时,有权请求本人予以赔偿。

无因管理制度涵盖了上述内容,但不包括其他问题。

不当得利制度的目的和范围

不当得利制度的目的在于迫使受益人返还不当获得的利益。当受益人是善意的时候,返还的范围仅限于现存利益。如果受益人没有获得利益或因其善意而失去利益,那么就不存在返还的问题。

与无因管理制度不同,管理人在无因管理中很可能会支出必要费用,但未必获得利益。如果用不当得利制度取代无因管理制度,则无法有效保护管理人的合法权益。

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的目的和功能

无因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助人为乐、危难相助和见义勇为的精神,其制度意义在于界定侵权行为和互相帮助行为之间的界限。相比之下,不当得利制度并没有同样的目的和功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顺序

    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顺序。个人税款优先清偿,包括个人所得税等;合同债务紧随其后,如未支付的货款和未偿还的贷款本息;再后是侵权赔偿债务、不当得利返还债务以及无因管理补偿债务。其他债务应在前述债务清偿后进行共同偿还。清偿顺序按债权的性质确定。

  • 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法律处理

    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法律处理,指出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或侵权人应承担责任。同时,探讨了无因管理损害赔偿问题,包括管理人不当行为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管理人在处理事务时必须以合理、有利于当事人利益的方式进行,并承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

  • 被管理人的义务

    被管理人义务,包括偿还必要费用、清偿必要债务以及赔偿损失。同时,管理人也存在相应的义务,如适当管理、返还财产、及时通知等。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人需承担相应责任,但不享有报酬请求权。文章旨在鼓励见义勇为和乐于助人的行为。

  • 甲乙丙交通事故案件中甲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依据

    甲在交通事故案件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依据,涉及代位权、无因管理以及不当得利等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在某些情况下可实现公平和正义,但在法律适用上仍存在争议。代位权理论的适用需谨慎,无因管理理论及不当得利理论的适用仍有争议。另外,甲和乙之间的借用合同关系

  • 将委托保管的东西高价出卖是无因管理还是不当得利
  • 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
  • 连带责任中求偿权的要件和范围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