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遗失物和无因管理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两者是没有联系的,但是如果拾得遗失物以后,实施了管理行为的,可能会构成无因管理。
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果
我国《物权法》第109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拾得人的义务
(1)报告义务: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2)保管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损毁、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返还义务:遗失物权利人享有遗失物返还请求权,拾得人应当返还遗失物给权利人。
山西阳曲县法院调解的一起丢失羊的纠纷案件。韩某夫妇捡回了张某丢失的羊并试图归还,但因管理不当导致羊丢失。经过法官调解,双方达成协议,韩某夫妇赔偿张某1200元损失。提醒当事人在无因管理中应履行管理义务,避免他人财产损失。
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定义与特征。无因管理是指没有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但为避免他人利益损失而进行管理。管理人需承担适当管理、保护被管理人合法权益等义务。不当得利则指无法律依据而获得利益,导致他人受损。不当得利之债是基于法律为纠正现象而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义
从法的历史发展看,无因管理作为一项一般性制度,其制度理念源自于古代法中对遗失物拾得这一具体事实的法律规定。无因管理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属于准契约之一,赋与两种诉权:一种是无因管理正面诉权,也称无因管理直接诉讼,即本人对管理人之诉权。另一种是无因管理反
一般情况下,两者是没有联系的,但是如果拾得遗失物以后,实施了管理行为的,可能会构成无因管理。我国《物权法》第109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