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造成的损失有哪些

不当得利造成的损失有哪些

时间:2024-06-05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1083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会发生不正当得利的行为,比如通过非法的手段获取他人的利益。这种行为属于违法的,那么,不当得利造成的损失有哪些?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不当得利造成的损失有哪些

一、取得财产上的利益

取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增加了财产总额。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满足一方取得了财产利益的首要条件,如果只是给他人造成了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这里的利益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财产的积极增加是指权利增强或义务消失,从而扩大了财产范围,例如获得所有权、知识产权或解除负担等;财产的消极增加是指由于特定情况下未减少财产而产生的利益,例如未支付应当支出的费用,实际上相当于增加了财产。

二、他方受到损失

指由于特定情况导致他人的财产总额减少。如果只有一方获利而没有他方受损,就不能构成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包括财产的减少和消极减少。财产的积极减少是指现有财产的减少,而财产的消极减少是指本应增加但未能增加的财产。

三、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利益和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一方受损是因为他方获利。至于损失和利益的范围大小是否一致,形式是否相同,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四、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指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可以看出,对于获得利益而言,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是必要的,不要求取得权力或财产也没有合法依据。

如果取得利益有法律上的依据,即使相对人受到损失,也不构成不当得利,例如赠与。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既包括取得利益时没有依据,也包括取得利益时有依据但之后该依据消失。如果一项买卖被撤销,一方应将从对方获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

根据《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予以收缴。”

最新资讯《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善意取得是当无权处分人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物,则获得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失去所有权。原始取得则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善意取得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

  • 建筑工程无效工程款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建筑工程中无效工程款是否属于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取得利益且给他人造成损失。建筑工程合同无效不属于不当得利范畴,而是根据相关法律解释进行处理。最新民法典也对此做出了规定,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不

  • 钱转到别人账户上能要回来吗
  • 不当得利不返还法律后果
  • 公司采购虚报价格赚差价如何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