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个人债权的转让是一种债权让与行为,对债务人和债务的保证人影响较小,银行可以自行处置,但需及时通知债务人。
根据2009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第10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涉及诉讼、执行或破产等程序的不良债权时,人民法院应根据债权转让合同和申请裁定变更诉讼主体或执行主体。
根据第11条规定,国有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不良债权,或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不良债权后,通过债权转让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可以适用《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相关规定,银行通常先将债权转让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再通过债权转让或整体资产包的方式将债权转让给非金融机构。
不良资产是一个泛概念,主要指会计科目中的坏账科目,包括但不限于银行的不良资产、政府的不良资产、证券、保险、资金的不良资产以及企业的不良资产。金融企业是不良资产的主要来源。
严格来说,银行的不良资产也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指借款人未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换言之,银行发放的贷款未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和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指不良贷款。自1998年起,中国引进了西方的风险控制机制,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分类,其中将“正常”、“关注”归为银行的存量资产,将“次级”、“可疑”、“损失”三类归为银行的不良资产。除了不良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包括不良债券等。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的推进,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可以以股权和经营参与的形式,并赋予监事职能。
不良资产债务诉讼时效的确认方法,包括我国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重新计算的情况。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不良资产收购的注意事项,如债权转移条件、对债务人调查、审查其他抵押权或担保物权、合理确定资产价格和审查受让债权的法律时效问题。最后,文章介绍了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在资产合计中的地位和分类,包括实物类不良资产、债权类不良资产和股权类不良资产。文章还介绍了与不良资产收购、清收相关的法律依据以及不良资产收购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合法有效的债权转让、对债务人进行全面调查、审查其他担保物权等。合理确定资产价格和
债务重组的特征,主要涉及到财务困难的公司。债务重组涉及多方关联方,包括可能介入的政府,其损益难以衡量。此外,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债务重组协议的内容,包括偿还债务、利息计算、违约处理、逾期处理、权利保留、行为限制、担保责任和其他约定等条款。
受托资产管理包括不良资产,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第十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其收购的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范围内,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时,可以从事下列业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