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人物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
时间:2024-05-04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爱写自传的人增多,自传书籍也随之增多,自传的著作权也成为当下大家所关注的问题,特定人物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规定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特定人物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著作权法的规定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归属于作品的作者,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特定人物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然而,对于特定人物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著作权法》并没有直接的规定。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出了补充。根据该解释,当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经历为题材完成的自传体作品,如果当事人对著作权归属进行了约定,那么依照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那么著作权归属于特定人物享有。同时,执笔人或整理人对作品的完成付出了劳动,著作权人可以向他们支付适当的报酬。
解释的依据与原因
为什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会做出这样的规定呢?原因如下:1. 当事人合意:当事人经过协商达成一致,表达了真实的意愿。然而,为了保护双方的权益,这种约定应当以合同的形式进行,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如果有合同约定,就按照合同执行。2. 没有约定的情况:如果没有约定,著作权归属于特定人物。这是因为自传体作品中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节都是特定人物亲自经历的。因此,特定人物对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证据,并且经过执笔人的创作和整理,特定人物审阅定稿后发表。因此,特定人物对该作品的社会影响和民事责任负有责任。3. 报酬问题:当事人合意创作特定人物的自传体作品完成后,特定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报酬作为执笔人和整理人的劳动报酬。通过支付报酬,特定人物自然取得了该作品的著作权。综上所述,对于特定人物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子书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电子书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区别,并指出用户购买电子书只获得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分享电子书构成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包括复制发行、出版、制作出售等行为均属侵权范畴。
-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包括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以及例外情况。报社、杂志社可在法定范围内对投稿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和删节,而美术作品原件的修改权需征得原件所有人的同意。修改权的行使受到法定范围的限制,不能改变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
著作权登记审批期限
著作权登记审批的流程和期限。申请人需提交身份证明、作品权利归属证明等材料,登记机关核查期限为一个月。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未经许可的复制、发行、表演等行为,未经许可的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发行和传播,未经许可的广播、电视播放或复制等行为,故意避开或破坏技术
-
著作权归属中的规定问题
具《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具有作者资格的人该条规定: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填表说明
-
作品如何登记著作权
-
美术作品集设计版权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