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使用 > 商标品牌如何促进经贸发展

商标品牌如何促进经贸发展

时间:2023-11-29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1707
在当前社会中,商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驰名商标的无形价值是巨大的,是企业无形的资产。那么,商标品牌如何促进经贸发展?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商标品牌对经贸发展的推动作用

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商标品牌建设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在经济发展实践中逐步启动、逐步完善的。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亟待厘清。

(一)正确认识驰名、著名、知名商标。首先要正确理解驰名商标是商标保护的法律概念,不是一种荣誉和商业宣传概念。其次要深刻认识政府评选认定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方式,面临着政府“越位”的巨大风险。

(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竞争规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企业作为商标品牌建设主体的作用。引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提高商标品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

简政放权,不断深化商标注册管理体制改革

围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商标公共服务水平,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奠定良好服务基础,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深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为重点,不断深化商标管理体制改革。

(一)持续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深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持续推进地方商标受理点、商标质押登记受理点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推进京外审查协作中心工作,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二)不断完善商标审查制度。积极推行独任审查制,建立商标审查质量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管。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审查工作效率。

(三)推动商标注册全程电子化。以“互联网”为载体,升级系统,提升中国商标网服务体验。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改革商标收发文方式,积极推进电子商标注册证及电子送达工作。推动商标数据库向社会公众开放。

放管结合,切实加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继续激发,但市场环境仍然比较严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仍然存在,新的违法形态不断显现,查处难度加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动商标品牌经济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

驰名商标的授予条件

驰名商标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其中“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者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标许可提前终止费用的处理

    商标许可提前终止费用的处理方式。首先,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其次,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双方可以协商;最后,如果协商无果,可提起诉讼解决争议。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注册人可以与别人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人需监督商品质量并标明被许可人的名

  • 商标行政复议所需提交的材料

    商标行政复议所需提交的材料及申请商标异议的注意事项。应提交的书件包括商标异议申请书、明确的异议理由、事实及法律依据等。申请商标异议需注意申请期限、提交日期及异议申请的要求。异议人需明确表述异议理由,以便于对方答辩和商标局审理。

  • 商标转让后使用的注意事项

    商标转让后的注意事项。转让方无需支付费用,但需保留商标使用证据以避免纠纷。同时,应妥善保管注册证和转让证明,如有遗失可申请重新补发。此外,持有人的地址和名称变化时,需及时向商标局提出变更申请。

  • 盗用商标权的处罚方式

    盗用商标权的处罚方式和商标的保护。自然人或法人盗用商标权需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消除影响、判处罚金和有期徒刑等。同时,注册商标应得到保护,包括在宽展期内和续展申请期间的使用情况。确认近似商标也是商标侵权判定的关键,需要考虑商标外观、读音

  • 挂品牌同款是否是侵权行为
  • 商标品牌如何促进经贸发展
  • 加盟就能用商标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