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域名纠纷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时间:2024-05-01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互联网中域名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境内提供域名服务的,需要遵守我国的法律规定,并且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那么有关域名纠纷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有关域名纠纷的法律依据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境内的域名纠纷主要依据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等法律。
二、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对域名纠纷案件的管辖、案由以及判定侵权行为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在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情况下,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涉外域名纠纷案件包括以下情况: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国际组织,或者域名注册地在外国。对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涉外域名纠纷案件,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四编的规定确定管辖。根据案由的确定原则,域名纠纷案件的案由根据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并在其前冠以计算机网络域名。在法律关系的性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称为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件。在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时,应当根据以下条件来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一是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二是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三是被告对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权益,也无注册、使用该域名的正当理由;四是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如果被告的行为具有恶意,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恶意。被告具有恶意的情形包括:为商业目的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为商业目的注册、使用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与原告提供的产品、服务或原告网站的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或其他在线站点;曾要约高价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获取不正当利益;注册域名后自己并不使用也未准备使用,而有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该域名;具有其他恶意情形。如果被告能够举证证明在纠纷发生前其所持有的域名已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且能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区别,或者具有其他情形足以证明其不具有恶意,人民法院可以不认定被告具有恶意。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购买存在权属争议的域名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存在权属争议域名购买行为的法律风险。域名在数据传输中标识计算机电子方位,在交易中如存在权属争议,可能导致资金与精力损失。为避免风险,建议在购买前咨询律师并拟定合同,若转让方隐瞒争议应追究违约责任。域名交易专业性强,寻求专业律师协助以确保权益。购买存在
-
域名的法律意义和商业价值
域名从最初的技术概念逐渐演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标识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域名成为企业在网络空间的商业形象代表,具有宣传和销售功能。域名的商业标识价值不断上升,成为企业竞争的对象。然而,域名资源有限,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域名抢注现象。
-
如何处理恶意抢注com域名的纠纷
中国处理恶意抢注com域名的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投诉程序。根据相关法律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可以向授权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投诉书需要包括明确的请求、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信息、争议域名、权利或合法利益的证据等内容。
-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与解析
近年来,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增多,但对于这类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争议。许多审判人员在处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存在差异,尤其在精神损害赔偿和死亡赔偿金等方面。这种不一致不利于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审
-
死亡赔偿分配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定
-
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引发的问题分析
-
“大东海”轮船期损失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