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权属不稳定主要存在于专利权和著作权领域。根据《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规定,职务发明和职务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已经明确,但在权利人未实际获得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从而对知识产权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设定了不同的登记机关,如商标权的登记机关为工商行政管理局,专利权的登记机关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著作权的登记机关是国家版权局,植物新品种的登记机关是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等。如果出质人以多项知识产权共同出质,登记机关更为复杂。同时,各登记机关的登记程序、内容、期限和费用也不统一,这种复杂的登记制度不仅增加了质权设立的成本,降低了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登记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审判和执行难题,最终使得知识产权的后续处置变得困难。
知识产权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在保护期内需要向行政机关缴纳相关费用,否则可能失去保护。例如,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每年需要缴纳一次年费;商标权的保护期为10年,届满后可以续展,但需要缴纳续展费用。此外,法律规定的主体还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权无效或商标权撤销等方式对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提出异议,这些不稳定因素限制了知识产权融资的效率。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具有自由转让的属性,但由于其无形性,在作为融资担保物时无法受债权人的控制和掌握。此外,权利人对知识产权进行的许可使用等行为可能导致其价值波动,例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可能会影响其价值。同时,专利被侵权、商标被丑化或淡化都将对知识产权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担保物的担保功能。
专利侵权纠纷的财产保全程序。诉前财产保全规定中,利害关系人在紧急情况下可在提起诉讼或仲裁前申请保全措施。判定发明专利是否被侵权需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并与被控侵权产品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同时,需注意检查专利是否仍在保护期内,并搜集证据向法院或知识产权管理
商标注册超过五年后是否可撤销的问题。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处理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申请时,有一套详细的流程和规定。包括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限期提出答辩、商标评审委员会九个月内作出裁定等。在审查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在先权利的确定,
未注册商标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根据《商标法》和相关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等行为均构成侵权。但在先权利使用、指示性使用及叙述性使用等情况下,不构成商标侵权。
被认定侵权的扣留货物的处理方法。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调查认定侵权后,将由海关予以没收,并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对于被没收的货物,如果有公益用途或者知识产权权利人愿意收购,海关可以进行相应处理;否则可以在消除侵权特征后依法拍卖或销毁。另外,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