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换。
《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符合低保条件的老人仍可申请低保,而其子女则可能丧失老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住房所有权的继承使用的权利。
目前农村确实存在一些有子女而未列入低保范围的贫困老人。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虽有子女,但子女因年老、病残、家庭困难等原因没有赡养能力。对于这种老年人,经个人申请,民政部门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
“第二种是子女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致使老年人生活贫困,对于这种老年人,地方政府应通过法律渠道约束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拒不履行的,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同时,政府也应对老年人进行救助。”鞠*江介绍,对于这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根据老年人意愿与村集体签订入住幸福院协议,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这意味着政府和村集体为老年人养老,其子女将丧失老年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住房所有权的继承使用的权利。
第三种,有子女赡养的低保边缘老人,虽不够低保条件但生活确实困难,文件中也有明确规定:一是将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单人申请低保的标准提高到4000元,凡是人均收入在低保线以上不足4000元的,均可申请,二是专门设立扶贫解困救助慈善基金,对包括低保边缘户在内的贫困群体进行应急性救助。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纠纷的管辖地问题,并详细说明了赡养纠纷起诉所需的材料。同时,阐述了赡养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义务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和调解原则等。此外,针对不同情况的赡养纠纷,如自幼送人抚养的子女与生父母、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继父母与继子女以及养父母
孝道在华夏文明史中的地位以及赡养法的必要性。历史上,孝道被视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父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法律对赡养老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存在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建立赡养法需要重视家庭和谐、对年老父母的尊重和关怀,以及
患有老年痴呆的孙某在养老院接受照料期间身上出现伤痕的情况。孙某的监护人女儿认为养老院未尽到照料义务,将养老院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养老院对孙某负有较高程度的照料义务,但无法证明其已尽到相应注意义务,因此判决养老院赔偿孙某医疗费和抚慰金共计1万元。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所面临的法律处罚。长期不赡养无生活能力的父母被视为遗弃行为,可能受到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父母可通过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或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维权。严重情况下,子女可能构成遗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