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形

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形

时间:2021-12-23 浏览:5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458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同,被执行人是需要配合执法的,而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在一定情形下要回避的,那么公务员需要回避有什么情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形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需要回避的情形包括涉及本人利害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等。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公务员之间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情况下,不得在同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同时,他们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公务员不得在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营的企业、营利性组织的行业监管或者主管部门担任领导成员。

根据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的情况,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具体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设区的市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地域回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如果涉及以下情形之一,应当回避:

  1. 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2. 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等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3.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公务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下,本人应当申请回避,而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员也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任职回避是对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做出的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地域回避主要针对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人员

  • 公务员政审回避关系的定义和范围

    公务员政审回避关系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同时,阐述了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内容,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地域回避适用范围为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包括在原籍任职或在一地担

  •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特点及其实施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三大特点及其具体实施办法,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任职回避限制具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担任关系密切的职务;地域回避要求公务员不得在亲属集中的地方任职,以保持公正;公务回避则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遇到法定情形需进行回避,以避免受

  •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该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任职回避针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职务上的限制;地域回避规范乡级、县级机关主要领导职务人员的地域来源;公务回避则是在

  • 公务员法中的回避规定
  • 公务员回避的类型
  • 公务员交流制度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