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担保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而取得的新的责任财产,债权人如何获得清偿,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代位权行使不仅是保全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的债权,也是保全全体债权人的债权利益。因此,因代位权行使而取得的新的责任财产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全体债权人的监管之下,对全体债权人负责。债务人除非能清偿全部到期债权,否则,不得用该财产向部分债权人履行。若要以此财产清偿债务,则应按比例清偿。
其次,债权人对代位权行使而取得的财产监管毕竟不同于破产财产的监管,债务人对该财产有相对的自主权,而且,该财产的取得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结果,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对自身债权的保护又更为迫切与必要,其行使的条件又相当严格。因此,在债务人同意的情况下,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可以从债务人的债务人处直接获得清偿,或接受债务人的清偿。若有若干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则按比例清偿。
另外,如果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取得的财产与债务人迟延履行的债权属同种类,则可以主张适用抵销。若不足以抵销若干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的债务,则按比例清偿。不仅便利了诉讼,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总之,对以新的责任财产清偿债务的程序安排,既要尊重债务人财产处分的自主权,又要对其加以一定的限制;既要体现债权人平等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对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以鼓励,避免出现怠于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坐享其成”的现象。从而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债权代位权的归属和行使条件。首先,债权人需要对债务人享有合法债权;其次,债务人须对第三人享有权利;第三,债务人必须怠于行使权利;第四,债务人已陷于迟延;最后,行使代位权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债权代位权的行使条件。
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的承担问题。在代位权诉讼中,费用通常由败诉方承担,但双方可通过和解或调解解决纠纷时约定分摊费用。此外,《民法典》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同时,也讨论了代位权行使的法律后果以及债权未到期能否行使代位权的法律依据。
债权未到期能否行使代位权及其法律依据。当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债权面临风险时,为保障债权人利益,法律允许其提前行使代位权。代位权的行使方式包括径直行使和通过诉讼方式行使,其中诉讼方式更为严谨,旨在防止债权人滥用权利并保护第三方权益。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条件,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法债务关系、债务人享有对第三人的债权或返还请求权等现实权利、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且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等。同时,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代位权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