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担保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而取得的新的责任财产,债权人如何获得清偿,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代位权行使不仅是保全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的债权,也是保全全体债权人的债权利益。因此,因代位权行使而取得的新的责任财产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全体债权人的监管之下,对全体债权人负责。债务人除非能清偿全部到期债权,否则,不得用该财产向部分债权人履行。若要以此财产清偿债务,则应按比例清偿。
其次,债权人对代位权行使而取得的财产监管毕竟不同于破产财产的监管,债务人对该财产有相对的自主权,而且,该财产的取得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结果,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对自身债权的保护又更为迫切与必要,其行使的条件又相当严格。因此,在债务人同意的情况下,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可以从债务人的债务人处直接获得清偿,或接受债务人的清偿。若有若干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则按比例清偿。
另外,如果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取得的财产与债务人迟延履行的债权属同种类,则可以主张适用抵销。若不足以抵销若干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的债务,则按比例清偿。不仅便利了诉讼,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总之,对以新的责任财产清偿债务的程序安排,既要尊重债务人财产处分的自主权,又要对其加以一定的限制;既要体现债权人平等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对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以鼓励,避免出现怠于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坐享其成”的现象。从而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债权的实现方式,包括债的担保和债的保全两个方面。债的担保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和金钱担保等。债的保全则涉及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等保护措施。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转让的权利效力和转让条件等。通过法律措施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实现,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
债权人代位权纠纷诉讼代理的四种类型,包括法定代理、法定代表、指定代理和委任代理。这些代理类型在诉讼中的权利与义务各不相同,主要围绕无行为能力人或法人、非法人团体的代理制度展开。法定代理和法定代表基于法律规定,指定代理适用于无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
连环债务中的代位权行使问题。针对丁是否可以越过丙和乙直接向甲行使代位权,存在不同观点。同时,关于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也有三种观点,分别是原告地位、被告地位和第三人地位。文章还讨论了代位权行使的法律依据和债权合法性的审查问题。
民法典中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包括债权人对负债人拥有合法有效的到期债权,负债人对下一个债主也有相应的债务关系,以及债务超过现象的存在和债务人不对下一债主的债权有专属性等要求。同时,《民法典》对于代位权诉讼和行使代位权的费用承担等问题也有详细规定。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