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购房指南 > 买房要注意些什么

买房要注意些什么

时间:2020-05-2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007
近期中国楼市波动起伏,房价也在下跌,对于每个人来说,买房是大事,如何做到既买到好房或自己中意的房子,以后不至于后悔。首先要知道哪些情形导致买了后悔。在房屋选购过程中,一定要冷静、全面地思考。从已成为房奴及成功投资房产的角度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要点,供您参考。

买房要注意的问题

1、不留余地——计算首付把家底掏空了

许多人是在急切之中买房的,特别是自住为目的的买房。因而不会计算甚至不计算自己的首付能力。而且实际购房中,首付仅是买房过程中先期投入资金的的一部分而已。无论何时超前消费都仅限于用国家的钱即贷款,对自己的首中钱应该扣除,至少小孩基础教育成长部分积蓄、自己的事业或就业基础准备、孝敬及往来必备应该在首付中留有余地。

2、未能远景考虑平衡压力——考虑就业稳定性不足或为节约利息支出选择了较短的还款年限

有许多买房者为了尽快脱身选择了较高的首付或较短的贷款年限。以至将自己近期的压力接踵而来。何苦?如果你想买房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的未来比今天强,所以在确定贷款年限时主要考虑自己的生理年龄。

3、盲目追风——房价出现波动的时候趁着折扣中期买入的房子

以为图了便宜结果并非如此:这也是目前的环境导致一些次优买房方案。开发商的折扣是分期推出的,有时的折扣是促销手段,有时的折扣是反营销策略,有时来真格的。所以要认真对待,不要追风。

4、忽略生活方便度——对地段的认识着眼于教育医疗日常生活而忽视了宜居性

如果你不是炒房也不是靠投资来买房的话,一定要以生活方便度为核心准来权衡。但宜居特点并不只是教育医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有些来自于住在屋子里的一些感受。

5、选户型出于一时兴起——只图一时痛快选择了浪费型居室

比如放弃了一百平米左右的三居百选择了一百二平米的三居就是。

6、片面理解售楼小姐的教唆——靠着小区中央选房子,后患无穷

凭空多付出,结果发现住在小区中央并不好。

7、一部电梯导致的悲剧正在上演

以为电梯房如意又为节约起见选择了只有一部电梯的房子经常碰到故障,难以释怀。

8、被开发商的风水说误导选择了偏南向的房子——挨夕晒的苦

规划设计过程中总有些弱势用地,开发商因而生产了一些次优甚至垃圾房子,嫁接上风水后再卖给你。

9、信奉英式管家导致使用成本加剧你的房奴生活

迄今为止我还没有享受过英式管家服务,但我还是不建议你去尝试。

10、为一片江水或海水或湖山或小山丘所迷惑

为水景或山景多掏钱不说还招来许多蚊子。相信环境永远是天然的好,但天然的凭什么收费得想清楚再付。

11、不要因为会所或泛会所造成终身遗憾

这是典型的舶来品卖点。人为因素居多。再说有几个人享受得起?

12、环保住宅并非卖点

这只是文字卖点,环保局升任环保部,一切或将结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结婚后买房男方父母出首付买房女方能分房产吗?

    结婚后买房,男方父母出首付的情况下女方能否分房产的问题。具体情况需视房产登记在谁的名下、是否有明确约定、出资的性质等因素而定。若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女方通常可主张对房产的相应份额。若男方父母明确表示该首付是对男方个人的赠与,女方在分割时可能处于不利地

  • 两套房都有贷款,第一套算首套吗

    关于两套房都有贷款时,第一套房是否算首套的问题。在购置房产时,只有首次购买的房屋被视为首套房产。若同时购买两套房产,首套房产享受优惠政策,第二套则不同。同时,文章还提及了零首付贷款买房的违法性,银行在办理房贷时需遵守相关规定,禁止发放零首付的房屋贷款

  • 婚前买房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怎么分

    《民法典》规定婚前买房婚后共同还贷,若是登记在首付方名下的,离婚时双方若是协商不成,房产归登记方所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登记方应当给予对方相应的补偿。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

  • 购房合同先签再付首付吗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购买房屋的时候是不是先签合同再付首付款,而在实践中一般是先签订购房合同,然后再支付首付款,然后再申请银行贷款。如果选择按套内建筑面积为依据进行面积确认及面积差异处理时,应当在“面积差异处理”条款中明确面积发生误差时的处理方式。

  • 婚前财产买房首付界定有怎样的规定
  • 买房人是否有权要求换房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