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保护 > 转让商标所有权收入如何申报税务

转让商标所有权收入如何申报税务

时间:2021-10-20 浏览:4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0549
申请商标注册后,经商标管理部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商标管理部门会授予商标权,而商标权人可以转让商标权的,转让商标权要申请转让登记,那么转让商标所有权收入怎样申报税务?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转让商标所有权收入如何申报税务

转让商标所有权的,要签订转让合同,办理转让登记后,商标权转让。商标权人要依法缴纳印花税,申报个人所得税。其中个人所得税计税额是转让所得减去合理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第二条 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一)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二)产权转移书据;

(三)营业帐簿;

(四)权利、许可证照;

(五)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二、商标转让的流程是怎样的

1、核实转让方商标信息。双发签订转让合同才能完成商标的转让,但是如果转让的商标存在问题,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在签订合约之前,应当查询该商标是否存在问题,商标受让人应查看中国商标网,进行商标的综合查询。

2、双发签订商标转让合同。在正式的商标转让之前,商标受让人和商标转让人应该共同签订商标转让合同,合同中需要注明转让商标的详细信息以及转让商标的费用,以及合同生效日期,并且需要双方签字盖章。

3、商标转让材料的提交。双方完成商标转让合同之后,商标受让人和商标转让人需要向商标局提交申请转让商标信息及证明文件、商标转让申请书、商标受让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等待商标局回复。商标局在收到商标转让人和受让人的申请后,会在6-8月内对双方下发核准商标转让证明,证明标明的日期就是商标转让生效日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加盟商是否有权使用公司注册商标?

    加盟商是否有权使用公司注册商标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加盟商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获得使用公司注册商标的授权。同时,转让注册商标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商品质量,并在商标局进行备案和公告。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驰名商标是否

  • 商标间接侵权的种类

    商标间接侵权的种类和法律相关知识。其中提到商标侵权行为包括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等方面。同时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等行为。

  • 如何避免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

    如何避免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问题。当事人应关注商标注册情况,加强商标标识管理,并考虑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以增加保护范围。在商标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可以选择在侵权行为地或侵权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般会采取民事制裁方式处理,包括责令停止侵害

  • 商标转让服务费需要交增值税吗

    转让商标权,是指转让商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营改增”后,技术转让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实际覆盖了原营业税征收范围中“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中除“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以外的转让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因

  • 商标权评估方法有哪些,评估程序是怎么的
  • 转让商标所有权的注意事项是如何的
  • 电子商务中商标权的保护内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