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作出终审判决后,当事人要收到判决书后开始执行,逾期不执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期限是2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五十二条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调解书,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判决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赔偿、行政补偿或者其他行政给付义务,行政机关拒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一百五十三条 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规定。
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按规定行政机关不履行判决书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可以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一般的行政机关都有自己专门的财务,而法院有权限要求相应的银行机构划扣具体款项,并且是依据判决书办事,行政机关不能拒绝。
2、从履行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跟一般的民事纠纷一致,如果被执行人到期不履行判决书,需要接受司法处罚。
3、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书,其行为可以依法公告。
4、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概括地说,行政机关和法院都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所以在行政机关不肯依法履行判决书时,法院有权找其上一级帮忙。
5、拒不履行判决、裁定书,社会影响恶劣的,法院还可以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如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民事诉讼中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诉讼中止是指在某些法定原因下,诉讼无法或不宜进行时,法院暂停诉讼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出现特定情形时应当中止诉讼,如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诉讼中止的程序包括法院作出裁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抢劫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后,最轻可以判处多少年,要依据犯罪情节而定,最轻处三年有期徒刑。对于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别规定的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的总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进行强制执行的,强制执行的期限是6个月,如果超过6个月不执行的,可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被告人是指刑事附带民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