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所以没有签名的电子合同无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合同订立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四百九十条 【合同成立时间】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电子合同的生效需具备以下几个法定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要件在学理上又被称为有行为能力原则或主体合格原则。行为人必须具备正确理解自己行为性质和后果,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能力。
2、电子意思表示真实
是指利用资讯处理系统或者电脑而为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电子意思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与电话、电报、电传、传真、电邮、edi、因特网数据等,具体通过封闭型的edi网络,局域网与因特网连接开放型的因特网或传统的电信进行电子交易信息的传输。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指电子合同的内容合法。合同有效不仅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而且在合同的内容上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在我国,凡属于严重违反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的合同,应当认定其无效。
4、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无法确认电子合同的形式属于那一种类型,尽管电子合同与传统上面合同有着许多差别,但是在形式要件方面不能阻挡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立法已经在形式方面为合同的无纸化打开了绿灯。法律对数据电文合同应给予书面合同的地位,无论意思表示方式是采用电子的,光学的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新方式,一旦满足了功能上的要求,就应等同与法律上的“书面合同”文件,承认其效力。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电子合同在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且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其打印的纸质文本具有法律效力。电子合同生效需满足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电子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虽然法律对电子合同形式未有明确规定
电子合同的定义和特点。电子合同是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在网络条件下订立的协议。其特点包括非面对面操作、数字签名的使用、生效地点的确定以及电子数据的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合同可以节省时间并保留传统合同的使用习惯,使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法律有效性。
贷款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指出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需要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进行签署并确保签署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就贷款第三方收款人是否需要签字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出第三方收款人只是负责接收贷款,无需签署贷款合同。
电子合同如何进行在线签订有效。包括实名认证、获取电子签名或电子印章、制作电子合同和在线签署合同的流程。合同必须符合《民法典》的规定才具有法律效力,即使电子合同没有公章,只要符合法规政策且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依然具备法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