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产权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著作权和邻接权。
(2)专利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3)商标权,即商标注册人或权利继受人在法定期限内对注册商标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4)商业秘密权,即民事主体对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5)植物新品种权,即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授权的品种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享有的专有权。
(7)商号权,即商事主体对商号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使用权。
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
1、立法保护,即指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民事主体对其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利益享有知识产权,并予以法律拘束力的一种保护。
2、行政保护,即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某些比较严重违反知识产权法律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以及对某些知识产权向权利人予以授权等的行政行为。
3、司法保护,指对知识产权通过司法途径进行保护。
4、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即较弱小的知识产权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势力通过形成某种组织,由该组织代为处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事宜。
5、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通过设立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或管理事务的部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确定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避免对他人侵权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与手段。
6、舆论导向保护,通过正确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商品包装和装潢的特点。商品包装和装潢直观反映商品内容,具有美化商品和宣传的作用,但不具有专有性和独占性,可根据市场需要灵活变更。知名商品的包装和装潢反映了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应受到法律保护。仿冒知名商品的包装和装潢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标专用权和商号权的区别。商标权是财产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客体是申请并核准注册的商标,用于区别产品来源,效力及于全国范围;而商号权是人身权属性,与特定商业主体的人格和身份紧密相关,客体是商号,用于区别企业本身,效力仅及于商号的登记地区。此外,两者
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通过设立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或管理事务的部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确定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避免对他人侵权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与手段。
商标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是《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而管辖的法院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知识产权法院。(二)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第三条 北京市、上海市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