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肇事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肇事民事赔偿范围包括人身伤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两大类:
(1)人身伤害赔偿包括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各项损害。例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2)财产损失赔偿包括:
①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
②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
③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
④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2、法律依据:《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第十二条
1、财产直接损失证据
(1)车辆损坏的评估单,修理施工单及发票。
(2)财物损失清单。
(3)牲畜因伤失去使用价值或死亡物价部门的评估单。
(4)不便提交的大宗物品,易烂霉变和不易保管的物品,应有原物的照片,估价证明及鉴定结论。
2、间接损失证据。
(1)机动车行驶证、车辆运营证以及运营合同、劳动合同等证明车辆有运营资格且有运营任务。
(2)行驶线路和每天营运收入的证明。
(3)停运时间的证明,主要是修复出厂时的证明。
(4)受损物品批发价格和自己所在地区零售价格差,以证明货物损失了必将获得的利益。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拘留期限问题。当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且肇事者承担主要责任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最长拘留期限为37天。若造成一人重伤且具备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等,将被定罪处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者的处理流程亦有所阐述。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