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如果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和材料移送公安或检察机关。
如果公安或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等犯罪,但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如果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和材料,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和材料移送公安或检察机关。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个人集资诈骗应予追诉。
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应予追诉。
老赖在民商领域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老赖指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但拒不偿还的人。如果老赖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包括存在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法院强制执行后仍然无果、有能力还钱
民间借贷中的非法集资甄别标准与常见的非法集资陷阱。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了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强调了认定非法集资的必要条件。文章列举了六种常见的非法集资陷阱,包括假冒民营银行、非融资性担保企业非法集资、以境外投资和高科技开发为旗号的非法集资、以“养老”为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及其计算方法,包括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但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文章还介绍了其他特殊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规定,如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
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包括自然人或单位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认定条件和相关的犯罪标准。对于个人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也进行了阐述,涉及金额、受害人数、经济损失和其他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情节。同时,文章还明确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