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车辆和扣押车辆区别:
所谓查封,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相对人的财产上加贴封条,予以强制封存。查封期间限制财产权的使用,被查封人不得处分其财产。扣押是指行政主体限制行政相对人对其财产的继续占有和处分的一种强制措施。
查封与扣押的区别在于:查封的财产一般是不易移动或没有必要转移于行政机关处所的物品,即留在原地查封;而扣押的财产一般是可以移动的,且有必要从行政相对人处所转移的物品,或者是行政主体在执法检查监督中现场查获的。
查封和扣押的关系
在我国大陆,理论界一般认为,查封与扣押是有区别的。如:“查封,是对不动产或者体积较大且难以移动的财产加贴封条,原地封存,不准被执行人移动或者处分的一种限制性措施”,“扣押,是对体积较小,或者虽然体积较大,但易于移动的财产予以扣留,运至人民法院或者其他场所予以保管,使被执行人不能占有、使用和处分的限制性措施”。 此外,还有冻结,即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资产、债权所采取的强制措施。可见,按照我国大陆学者的观点,查封、扣押和冻结是不同的概念,查封与扣押的区别主要是标的物的位置是否移动,查封的财产一般仍留在原地(即通常所说的就地查封),而扣押的财产一般要转移地点(也称为异地扣押)。但是,在我国实践中,也有将这两种执行措施混用的情况。如对于车辆、机器设备采取的不贴封条、允许使用、禁止处分的措施称为“活封”或“活扣”,两者并无区别。甚至对银行账户的冻结也称为查封,这在当事人方面尤其如此。而在海事案件中涉及对船舶采取禁止移动的执行措施时,实际上只称为“扣押”,没有查封的说法。
扣押效力的相对性
扣押效力的相对性,是指对于实施扣押的债权人而言,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不发生效力,对于其他未参与分配的债权人而言,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仍然有效。扣押效力的相对性是与扣押的目的密切联系的。一般认为,作为金钱债权执行的扣押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在执行程序上确保该金钱价值,因此,必须剥夺债务人对执行标的物的处分权。但是,禁止处分的效力也仅仅是为了在执行程序中确保以必要的金钱价值满足执行债权人的权利,所以,没有理由必须超越该目的而否定债务人处分的自由。
相关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财产保全主体的多样性,包括诉前和诉讼中的不同阶段和主体。诉前财产保全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而诉讼中包括当事人和法院作为主体。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财产保全的时间、提供担保的要求、裁定的时限以及解除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查封房产是否受到诉讼标的要求的约束。在查封财产时,法院需确保查封金额与诉讼标的或执行标的相当。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诉讼标的计算也有所涉及,如证券和特定物的诉讼标的额的计算方式。同时,文章还解释了诉讼请求、原因事实和诉讼标的之间的区别。
诉前保全后多久可以判,法律暂无明文规定,但是人民法院是需要在法定的审理期限内完结的。
诉前财产保全的相关内容。诉前财产保全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其裁定时间为48小时,申请人需提供担保,并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提起诉讼。诉前保全的民事法律关系必须有给付内容,如涉及财产利益之争。如不依法提起诉讼
财产保全的相关规定。法院针对不同保全情况有具体处理规定,包括不退还、减半收取和退费等情况。被保全人需了解保全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注意及时提出异议、复议、置换担保、解决纠纷和提出赔偿要求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