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购买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保障,新《保险法》的修改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活动,增加保险的保障性,以满足人们对保险的需求。
根据修改前的《保险法》,如果投保人在购买重疾险之前故意隐瞒自己的病情,保险公司可以拒绝赔付。然而,新《保险法》实施后,如果投保人在两年内没有发作的重大疾病在超过两年后再次发作,保险公司必须给予理赔。这一新增条款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抗辩权利,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填补了现行保险法的空白。
新《保险法》对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做出了更宽松的规定,告知范围仅限于保险公司的询问内容。换句话说,投保人只需要告知保险业务员询问过的事项,对于未被询问的事项可以不告知。即使投保人在投保时故意隐瞒了病史,如果保险合同已经成立超过两年,保险公司不能以“客户未履行告知义务”为由解除合同或拒绝赔付。这一规定既减轻了投保人的告知义务负担,也限制了保险人的抗辩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司法解释(二)中的保险赔偿和保险合同问题。主要介绍了投保人在保险利益范围内的保险赔偿权利、无效保险合同的保险费退还、代签字或盖章行为的追认、保险事故发生前的承保条件、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告知义务范围和内容,以及保险人未履行如
保险理赔中无责任方所需提供的详细资料清单,包括交通事故相关文件、医疗证明、身份证明等。同时,依据《保险法》规定,理赔时投保人应提供与确认事故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且保险公司有权利要求补充提供不完整的资料。
交通事故后是否需要起诉保险公司才能获得赔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会履行理赔义务,不必起诉。争议处理可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险理赔的原则包括重合同、守信用、实事求是、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保险合同中最大诚信原则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必须如实回答保险人的询问,否则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如果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且不退还保费。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知未如实告知的情况,则不得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