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申请检察人员回避怎样处理

申请检察人员回避怎样处理

时间:2022-02-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9195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出庭的检察人员回避的,属于刑诉法29、30条情形的,应当决定休庭,并通知人民检察院尽快作出决定,否则驳回申请。关于申请检察人员回避怎样处理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申请检察人员回避怎样处理

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出庭的检察人员回避的,人民法院应当区分情况作出处理:

(1)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情形的回避申请,应当决定休庭,并通知人民检察院尽快作出决定;

(2)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情形的回避申请,应当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条

二、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回避的种类

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

2、申请主体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3、申请期间

诉讼的任何阶段。

4、申请方式

书面或者口头,不论是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自行回避,还是当事人申请办案人员回避。

5、告知程序

法院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并告知其合议庭组成人员、独任审判员、书记员等人员名单。

6、决定主体

(1)院长:审判人员、法院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2)检察长:检察人员、检察院书记员、检察院聘请或者指派的鉴定人、翻译人员。

(3)侦查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及由其指派或聘请的翻译人员、鉴定人。

(4)机关决定:审委会决定院长、检委会决定检察长或者侦查机关负责人。

7、申请回避后的处理和救济程序

非法定情形的,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复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规定。明确指出了需要回避的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关连、存在利益关系等。同时,规定了相关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和违规会见。回避决定由相应负责人做出,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及申请复议

  •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回避的情形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回避的规定。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的情形,如相关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等。同时,也阐述了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申请的程序和法院审判人员需要回避的情形。

  • 鉴定人的回避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

    鉴定人的回避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鉴定人在与本案当事人存在密切关系、利害关系、曾担任本案证人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关系等四种情况下应回避。回避决定由不同级别的负责人作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复议一次。

  • 回避发生在哪个阶段

    申请回避的时间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申请回避适用于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理阶段。《刑诉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

  • 对公诉人申请回避由谁决定
  • 什么叫申请回避呢
  • 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民事权利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