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义勇为引起假想防卫过当会被处罚,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正当防卫:是一种对他人造成了侵害但不受法律制裁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何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简单说来,就是以暴制暴。
2、正当防卫实施以能使犯罪行为的中止为限。一旦犯罪行为中止,正当防卫即应终止。正当防卫超过制止犯罪的界限而对犯罪分子造成过度损害的成立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应当负法律责任。对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爆炸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无限制防卫。对犯罪分子造成的任何侵害均不负法律责任。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及其中情节恶劣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追诉期限由可能判处的最高刑决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认定情节恶劣的具体情形,包括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等,并说明了当案件中存在这些行为之一时,应被认定为情节恶劣。
正当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对于正在实施暴力犯罪的防卫行为,造成伤害的不认为是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还存在假想防卫、事前防卫、逆防卫和无限防卫等特殊情况。假
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如果防卫行为造成损害,不会承担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