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徒刑的情况,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应从判决或者裁定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法律文书宣告或者送达之日起开始计算。
当死刑缓期执行期满,根据法律规定需要减刑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及时进行减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进行操作。
死刑缓期执行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死缓制度主要具有两个功能:限制死刑的实际执行和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由于死缓制度是以罪犯应当判处死刑为前提,也就是说,行为人所犯罪行相当严重,国家予以最严厉的否定评价,故具有相当的威慑力,具有一般预防的功能。同时死缓制度是附条件的不执行死刑,也即保留了执行死刑的可能性,这就促使犯罪分子必须改恶从善,从而达到特殊预防的效果。
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处缓期二年执行死刑,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一般应具备以下情节:
(1) 民愤不是极大的;
(2) 犯罪分子投案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
(3) 共同犯罪中有多名主犯,其中首要分子或者罪行最为严重的罪犯已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他主犯不具有最严重罪行的;
(4) 犯罪分子智力发育不全,属于有限责任能力的;
(5) 由于被害人的明显过错,引起罪犯一时激愤而杀人的;
(6) 犯罪分子出于义愤而杀人的;
(7) 其他特殊应当留有余地情形的。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某银行原董事长被判死缓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犯贪污罪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减刑。死缓是指在判处死刑后缓期执行,根据犯罪情节和表现可以进行减刑,但贪污罪的犯罪分子不在此列。如果犯贪污罪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具备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