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裁量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2、武装掩护走私的,应以本罪依照第151条第1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辑私的,应以走私核材料罪和刑法第27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
1、走私核材料罪侵犯的客体是对外贸易管制。
(1)核材料属于违禁品,国家禁止这些物品自由流通,其性质不同于可合法流通的一般商品。
(2)因而,走私核材料侵犯的是特殊的对外贸易管制,即慈止货物、物品进出口的制度。核材料走私是近些年来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走私行为。
(3)核材料比之武器、弹药具有更巨大的危害性和潜在危险性,往往为国际恐怖组织重金收买,所以走私核材料带来的利益更加巨大,使得走私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去从事此种活动。
(4)核材料的走私比之其他货物、物品的走私,性质更为严重,对国家对外贸易管制的侵犯性更大,因而法律把这些走私活动作为走私犯罪的首要打击对象。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以伪装、藏匿、冒充、欺骗或其他方式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核材料的行为。
(1)所谓核材料,是指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的各种材料和核燃料。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有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力量是毁灭性的,它的制造也极为复杂和特殊,尤其需要专门设施和材料。
(2)在核材料中最重要的就是核燃料。核燃料是能大量释放原子能以供动力利用的物质,它是核武器产生巨大爆炸力的基础。
(3)核燃料一般是指铀235、钚239等容易发生裂变的同位素。不到50公斤的铀所释放出的能量基础相当于2万吨化学炸药。
(4)由于核燃料的特殊性,往往是核材料的走私分子的犯罪对象。走私核材料,是根据走私物品的性质来认定其达到情节严重从而构成走私犯罪的,所以构成本罪,对所走私物品的数量没有要求。只要走私上述物品,其行为本身就可视为情节严重,原则上均应以犯罪论处。当然,如果是数量很小,且综合全案看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根据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单位以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在实践中,本罪犯罪分子往往具有营利的目的,但法律并未要求本罪必须具有牟利或其他目的,所以不论以何种目的进行核材料的走私,都可以构成本罪。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以是否具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形态,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根本标志是行为人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若行为人已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则为既遂
毒品运输途中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中的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无论毒品在运输途中的哪个阶段,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属于犯罪行为,并需追究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犯罪行为的处罚规定,包括单位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的性质和刑罚。滥用职权罪是刑事犯罪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若滥用职权导致重大损失,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等。徇私舞弊罪同样受到法律制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也会受到相应处罚。此外,还有其他相关法律进行具体
投毒送医院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和规定,犯罪中止需满足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条件。投毒送医院的行为不符合这些条件,因此不构成犯罪中止,而是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