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执行人有义务提供并证明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财产线索,法院应及时核实和调查。如果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或线索,法院在一定期限内也无法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财产线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一旦中止执行,如果申请执行人随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可以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2.1 查询、冻结、划拨存款
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在银行存款,银行必须协助执行。执行法院需要具备相关手续。
2.2 扣留、提取收入
执行法院可以裁定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并向相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协助扣留、提取。
2.3 查封、扣押财产
查封、扣押财产的依据主要是司法解释《查封规定》。该司法解释的几个主要精神如下:
(1) 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是人民法院采取的控制性措施,限制被执行人处分、损毁财产的强制措施。
(2) 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是为了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申请执行人常常在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限内无法强制执行,因此可以采取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首先提及追缴赃款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以保护被害人权益。其次,被害人的损失认定及发还赔偿也涉及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对于财产的保全措施进行了解释,强调查封、扣押效力及被执行人违规处置财产的后果。摘要介绍了文
法院公示和拍卖程序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法院网站应提供公示和公告功能,拍卖信息也会在当地报纸等媒体上公告。在拍卖前需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需及时送达给执行双方当事人。法院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强制拍卖或允许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确定拍卖机构时需遵循相关
如何保全被执行人的土地。首先,根据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可以在必要时对土地使用权进行预查封。其次,介绍了债的保全的定义和制度,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两种制度。这些措施旨在保持和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确保判决的执行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