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等
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于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列举如下:
1、危害国家安全罪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主体:境内外的机构、组织或个人。
2、危害公共安全罪
资助恐怖活动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2)、走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部分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
(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的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对违法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单位,即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骗购外汇罪;洗钱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5)、金融诈骗罪的八个犯罪中除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外,单位均可成为主体。单位的贷款诈骗行为,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6)、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大部分犯罪,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7)、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8)、扰乱市场秩序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强迫职工劳动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雇用童工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倒卖文物罪、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生动物罪、非法狞猎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盗伐、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有资格从事血液制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人员。
6、贪污贿赂罪
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具有罚没权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对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综上,由于有些犯罪只能是自然人犯罪,如刑法第六章侵犯财产的犯罪;有些犯罪只能是单位犯罪如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有些犯罪则是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皆可。因此,认定单位犯罪时必须严格依法认定。
单位犯罪,包括单位行贿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的法人,有独立的财产,并且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包括决策机构的决定和单位利益、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以及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单位犯罪需符合单位决策程序,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个人犯罪则多为了个人谋利。明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非常重要,因为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解释和适用标准。文章详细解释了劳动报酬的具体含义、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认定标准、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认定标准、定罪量刑标准、从宽处罚情形以及单位犯罪的情况。该司法解释旨在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
单位犯罪与个人以单位名义进行犯罪的界定。个人以单位名义犯罪不构成单位犯罪,应按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理。法律依据为相关法律解释的第二条和第三条。个人为犯罪活动设立的公司等企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