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签了离婚协议的,若双方没有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之后可以撤销。如果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的,其婚姻登记机关已经将其离婚协议书备案了,因此一般不得撤销该离婚协议书。但涉及财产分割部分,确认存在欺诈、胁迫情形的,有权主张撤销该部分内容。
2、法律依据:
1、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民法典不能撤销
“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离婚协议属于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也就不适用于合同法中关于赠与的规定。因此,男女达成的离婚协议,是不能引用合同法关于赠与的规定,是不能撤销所谓的“赠与”的。而且,男方将其个人财产处理给女方可以看作是对对方的一种帮助、一种经济补偿,而非赠与行为,是建立在原有的婚姻关系这种特定的人身关系基础上的,是达成离婚协议的基础,是不能随意撤销的。
2、婚姻登记机关确认过的夫妻离婚协议,具有确定的效力,不能随意撤销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同时,也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该条表明,人民法院对订立财产分割协议,只要是在正常情况下签订的,即只要双方不存在订立协议时欺诈、胁迫等特定情况下,就是认可其效力的。也就是说法院审理,只是审理有无欺诈、胁迫等等特定情形,而并不是要重新进行分割。
3、即便是一种赠与,因其道德义务性,也具有不可撤销性
鉴于离婚协议主要是为解除双方婚姻关系的目的而设,其所涉及的财产分割、子女抚育条款等均系出于解除双方身份关系的动机,因此,男方基于离婚事由将自己婚前的个人财产处分给女方的行为,可认定是一种目的赠与行为,这种发生在特定身份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有目的的赠与,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具有一定的道德义务性质,也属一项诺成性的约定,在双方婚姻关系事实上因离婚协议得以解除且离婚协议的其他内容均已履行的情况下,应视男方赠与财产的目的已经实现,故其赠与依法不能随意撤销。
保证金的法律性质及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两种主要形式。保证金旨在保证合同的履行,包括为债权实现要求的保证金和双方提存的保证金。此外,文章还涉及口头协议的反悔处理,如果对方存在欺诈或显失公平行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协议;若口头协议真实有效但对方反悔,可向法
张女士与王先生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并签署离婚协议后,王先生未按约定支付补偿金和帮助款共计120万元的情况。法院认定离婚协议合法有效,双方需按协议履行义务。法官提示,离婚协议涉及多方面内容,不能任意撤销。因此,建议夫妻在签署相关离婚协议时要慎重考虑。
农村房屋赠与协议书的撰写方式,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和方式等内容。甲方自愿将其不动产房产赠与乙方,包括房屋动迁产生的相关权益一并赠与。合同经双方签字并经村委会公证后不可撤销,甲方应积极协助乙方办理过户手续。
《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父母离婚时将房产赠与孩子需过户后才生效,未过户期间房屋仍属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出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对于已交付给子女的房屋,即使未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