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就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协议,而生效是指合同条款对当事人双方已发生法律上的效力,要求当事人双方恪守合同,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的原理,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双方开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二是合同成立后不立即生效,而是等到合同生效的附条件成立或附期限到达后才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保险合同若要有效订立,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缔约能力,并在保险合同内容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意思表示真实。
保险合同条款由保险公司拟定并公布,用以限定保险合同的实质内容。当事人对保险合同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或认识,或者保险合同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含义不清楚或有多种解释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保险合同的条款争议。对于解释保险合同的争议条款,尤其是因为保险合同的条款发生歧义而需要解释合同条款时,一般遵循和适用关于格式合同的“不利解释”原则。
所谓“不利解释”原则,是指保险人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对保险合同的内容有争议时,应当对保险合同所用文字或条款作有利于被保险人而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不利解释原则的目的在于维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对于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解释保险合同的争议条款时,应当首先考虑适用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为意图解释,解释合同的一般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上下文解释、补充解释等。适用不利解释原则时,应当以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并只能运用于保险合同所用文字语义不清或有多种含义的情形下。
不利解释原则仅为解释保险合同的歧义条款提供一种手段或途径,它本身并不能取代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更没有提供解释保险合同的方法。因此,在保险合同的内容有争议时,应当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但是,不利解释原则应当以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为基础,并只能运用于保险合同所用文字语义不清或有多种含义的情形下。
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应考虑保险合同成立时当事人所使用的合同语言环境、意图、行为等因素,并同时对保险合同的内容作全面的整体评价。不利解释原则与其他解释合同的原则和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共同担负着解释保险合同的条款争议的使命。
总之,正确适用不利解释原则的目的在于对保险合同的条款或争议作出公正、合理的解释,以维护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的利益。
一起机械厂与保险公司间的保险纠纷案。机械厂投保后,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保险公司要求增交保费未果。后机械厂仓库发生火灾,损失严重,保险公司却拒绝赔付。文章从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告知义务、保险合同的公平原则以及保险人未作任何意思表示的默认等方面进行了
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的若干问题,包括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及保险人的提示、说明义务等。对于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方面,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阐述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处理方式。在投保人告知义务方面,明确了投保人在何种情况下可免除其如实告知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的相关内容,该司法解释自6月8日起开始实施。司法解释主要就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一般规定部分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包括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合同订立、投保人的告知义务等方面的内容,以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解释涉及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中的保险赔偿、保险合同签字问题、保险人承保条件、投保人的告知义务等方面。解释旨在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