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事和解是指在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被害人谅解,一般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就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损失及赔偿与被告人进行沟通与磋商,进而达成协议并取得被害人谅解。
2、法律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1、在侦查阶段达成刑事和解的,公安机关不能因当事人达成和解,直接把案件撤销。公安机关撤案的标准只能是不构成犯罪的和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相关情形,其他情形公安机关不能撤案,如果构成犯罪,即使不符合起诉条件,公安机关也不能撤案,仍应把案件提交检察机关,但是公安机关对于达成刑事和解的可以提出建议,建议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2、在审查起诉阶段达成刑事和解的,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案件有三种处理方式:
(1)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2)对于未成年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3)不符合不起诉条件的,提交法院公诉,但可以提出从轻处罚的建议。
3、在法院审理阶段达成刑事和解的,人民法院对刑事和解案件的被告人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自诉案件调解的规定。自诉案件分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前两类案件当事人可申请法院调解,而第三类则不适用。告诉才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解释,包括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犯罪地的确定、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的规定。被害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结果发生地以及计算机网络犯罪地。审判人员有特定情形时应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包括刑事诉讼已经成立、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以及损失与被告人犯罪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刑事诉讼的原则、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