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监护权包括以下内容:
(1) 住居所指定权: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必须按照监护人指定的住所和居所居住,监护人行使这一权利。
(2) 交还请求权:当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被劫掠、诱骗、拐卖或隐藏时,监护人有权要求交还被监护人。
(3) 被监护人身份行为和身上事项的同意权: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不能独立行使身份行为和决定身上事项的权利,必须经过监护人的同意。
(4) 扶养义务:监护人应为被监护人提供扶养费用,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但被监护人有财产的除外。
(5) 对被监护人的监督、教育权利和义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监督权利和义务与亲权相同;对精神病人的监督权利和义务除了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外,还包括监督精神病人不侵害他人的权利。
(6) 对精神病人的特定护养、救治义务:根据具体情况,监护人应对精神病人进行医治,促使其康复。
监护人应全面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对被监护人财产的管理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应承担法律责任。
在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导致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生活无人照料的情况下,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应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根据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监护人应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除了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应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于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委托监护是指监护人委托他人代行监护职责的情况。委托监护是一种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涉及被监护人的监护人和受托人之间关于受托人履行监护职责、处理监护事务的协议。只有监护人委托和受委托人接受委托的意思表示一致,委托监护才能成立。受托人根据委托监护协议的内容来履行监护职责。
约定监护是指法定监护人之间确定监护人的协议。约定监护与委托监护不同,因为委托监护是监护人与非监护人之间确定非监护人代行监护职责的协议,而约定监护是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确定监护人负责被监护人的监护责任。
因此,在委托监护中,即使监护职责全部由受托人行使,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也不会丧失。委托监护和约定监护的发生对监护责任的担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研究委托监护和约定监护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离婚后与父亲生活的孩子的监护权问题,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权问题。法律上规定,父母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即拥有监护权,继父母也可以成为继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同时,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需遵循婚姻法规定,禁止虐待或歧视。关于赡养费的问题,取决于继
安徽省非婚生子的法律处罚。按照规定,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公民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基于当地人均收入,并结合当事人实际收入水平和违法情节确定。申请非婚生子户口时,需先缴纳社会抚养费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入户申请、出生证明或亲子鉴定证明等。根据不同情
监护关系终止的多种情形。这些情形包括监护人原因和被监护人原因,如监护人死亡、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亲属关系消灭等。此外,还讨论了如何解除监护关系,包括未成年人已达成年的法律事实、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各种情形下监护关系的
《民法典》中关于父母双亡后无亲属监护人担任的法律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监护人必须承担监督、保护未成年人或其他特定群体的法定职责。在父母亡故的情况下,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近亲属及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等可担任监护人。对监护人存在争议时,由单位或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