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危标》)正式生效。该标准最初于1986年制定,是我国房屋危险性鉴定领域的首个技术标准,至今已实施近30年。为适应危险房屋鉴定的发展和需求,结合多年的工程鉴定实践和科研成果,参考相关资料,对原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过程遵循了“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原则,并历经五年的研讨和完善。
与原标准相比,本次修订内容变化较大。新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为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既有房屋”,包括公共建筑、高层建筑、文物保护建筑等工业和民用建筑。修订了鉴定方法,将原来的三层次评定方法改为两阶段三层次评定方法,将地基与基础构件的危险性分开鉴定。最重要的是,修订了综合评判方法,采用分层危险性鉴定及整体结构危险构件综合比例鉴定法代替了原来的模糊综合评判法,更好地解决了评判计算相对复杂和原评判方法存在的不足,使评定结果更加合理。
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危险房屋是指房屋主体结构已严重损坏,或重要构件已属危险构件,可能随时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无法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通过对房屋地基基础、主体承重结构、围护结构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结合环境影响和发展趋势,可将房屋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D级别即为危险房屋。对于危险房屋,可能需要进行房屋加固、翻建或拆除。
具体的等级划分如下: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一般需要加固或局部改造。
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一般应整体拆除。
房屋质量问题,也称为房屋质量缺陷,是指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约定。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可见的房屋瑕疵都属于质量缺陷。例如,细微裂缝和微小倾斜若在工程建设标准允许范围内,则不构成质量问题,购房者只能接受。
在入住新房之前,消费者应寻找专业的房屋鉴定机构,即当地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以获得官方认可。购房者应持有房屋用地手续(土地使用权证)、建设手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施工证、施工图纸)、消防手续等,向房屋质检部门申请验收。
然而,房屋鉴定的成本较高,根据相关部门核准的价格收费标准,涉及房屋各个方面的检测费用通常在千元至万元以上。无论是门窗还是常见的墙体结构裂缝、渗水等问题,收费标准都如此。
处理房屋质量纠纷的两种方式。首先,在保修期内,购房者发现房屋存在一般质量问题,可要求开发商维修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其次,若房屋主体结构存在问题,购房者需向质量监督单位申请检查并取得不合格证书,再要求开发商退房并赔偿损失。
购房补充协议中的重要事项。包括开发商用词需注意违约金比例和期限、购房者在举证责任中的保护、开发商对风险的转移需明确异常困难的定义、违约责任的具体内容和优先效力等。购房者需要注意这些事项,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业主大会的成立条件及筹备过程。当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50%以上或首套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已满两年时,可以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由街道办事处、房地产管理部门、业主和建设单位组成,负责筹备并召开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首次业主大
农村危房鉴定标准是指那些结构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失去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无法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危房分为整幢危房和局部危房,整幢危房指的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