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逃注册资金的最新认定标准是已实际出资、将全部或者部分转出等。表现形式有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等。抽逃出资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百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由于抽逃资本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性,抽逃资本行为多数情况下比较隐蔽。从现实情况看,企业抽逃资本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2、企业成立且资本到位并验资后,将注册资金的货币出资部分,股东以购买设备等为名,用假购物收款收据入账,虚构“购买存货和固定资产”事宜,达到抽逃注册资本。此方式帐务处理时无采购发票(声称是私企,开发票价高),将银行存款通过虚假购物变为帐存实无的实物资产达到抽资。
公司增资的两种方法,包括增资扩股的具体流程和邀请出资改变原有出资比例以及按原有出资比例增加出资额的两种方式。其中,增资扩股需要经过股东会决议、开立验资账户、资本进账询证等流程;而邀请出资和按原有比例增资则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场景。最终,公司增资有助于提
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该股东请求认定该限制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二条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股东向公司借款就认定为股东抽逃出资缺乏法律依据。
抽逃出资罪表现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履行出资义务都作了明确规定。第二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