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如果没有作出表示,将被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应当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如果到期没有作出表示,将被视为放弃受遗赠。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的接受和放弃】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放弃继承权实际上是对继承地位和继承份额的放弃。放弃继承权意味着不必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负担清偿责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继承人可以因此而不履行法定义务。例如,负有扶养、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即使放弃了继承权,仍应在自己的义务范围内负担必要的偿还责任,包括被继承人生前因生活、就医所形成的债务。同样地,继承人不能以放弃对已故配偶的遗产的继承权为由,规避对双方子女的抚养义务。
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遗产中的相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受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原因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需支付赡养费和违约金,并可能面临诉讼。赡养扶助内容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
赡养人对于被赡养人的义务和责任问题。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应承担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赡养义务包括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成年子女在父母需要时应依法尽力履行直至父母死亡。若赡养人不履行义务,继承遗产时可能少分或不分,且情
订立夫妻财产协议的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放弃继承权的约定,提醒再婚夫妻在财产协议中不应涉及继承权的放弃,应通过遗嘱指定财产继承。第二个误区是不平等的财产约定,提醒夫妻双方在财产协议中应平等对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不公平的约定引发矛盾纠纷。
赡养协议与继承权的关系,以及赡养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赡养是法定的义务,不因双方协议而解除。因此,以放弃继承权为条件不赡养老人的赡养协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其中的免责条款也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