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大诚信原则和保险合同的技术性,各国保险法都规定了投保人必须如实告知的义务。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1款也对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做了规定,要求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对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相关情况提出询问时,必须如实告知。
如果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且这种行为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诚实和信用是保险合同的重要基础原则之一。由于保险具有射幸性和附合性等特点,世界各国几乎都在其保险规定中严格要求当事人的诚信度。如果投保人在主观上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发生,不仅具有欺诈性,而且破坏了保险合同订立时对危险和保险费之间的对价平衡关系。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这一规定体现了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和对价平衡原则。
我国《保险法》对投保人未如实告知年龄的行为进行了独特的规定。根据第32条的规定,如果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且不符合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年龄范围,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然而,保险人也需要退还保险单中约定的一定数额的现金价值。
这种情况下,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受到了“不可抗辩条款”和“除斥期间”的限制。
根据2009年《保险法》第36条和第37条的规定,保险合同的效力可以中止和复效。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如果投保人选择分期付款方式交纳保险费,那么在交纳首期保险费后,如果在保险人催告后的三十天内仍未支付该期保险费,或者超过保险合同约定的交纳日期六十天仍未支付,保险合同的效力将中止。
一起机械厂与保险公司间的保险纠纷案。机械厂投保后,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保险公司要求增交保费未果。后机械厂仓库发生火灾,损失严重,保险公司却拒绝赔付。文章从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告知义务、保险合同的公平原则以及保险人未作任何意思表示的默认等方面进行了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法定可以解除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谎称或制造保险事故、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实、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未按期申请复效、保险标的转让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违反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义务、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以及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
保险代理人和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保险代理人不能随时终止保险合同,而投保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解除合同。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需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否则保险人可能解除合同。同时,保险人在签发保险单时会做出一些约定,如未交清保费则不承担保险责任。此
《保险法》规定的五种保险合同解除条件。包括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虚假索赔、未履行安全责任、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以及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等情况。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后必须尽到应有的义务,否则可能面临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