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一直存在房屋质量责任的争议。过去,政府部门负责房屋竣工验收,后来政府退出,由开发、设计、监理、施工四方进行论证,实行竣工备案制。随后,一些开发商自发倡导了工程质量担保制度。最近,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将房屋质量赔偿写入合同,使房屋质量责任问题变得清晰。从建设部的通知可以看出,将房屋质量赔偿写入合同,实际上是要求开发商首先对质量负责。
建设部今年初发布了《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建设单位(包括开发商)是住宅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建设的住宅工程质量全面负责。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北京市建委制定了补充条款。根据这些条款,建设单位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住宅工程保修范围和保修期、解除合同(退房)的条件以及双方解决工程质量争议的方式。如果建设单位未履行保修义务,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根据北京市建委负责人的解释,根据建设部的要求,由于住宅工程质量原因引起的退房、保修和赔偿等问题,都应在开发企业的房屋买卖合同中以条款形式明确规定。在保修期内发生的住宅工程质量投诉,开发企业有责任查明责任,并组织相关责任方解决质量问题。如果暂时无法确定责任,开发企业应先行解决,待质量问题的原因查明后由责任方承担相关费用。此外,为了保护业主权益,北京市要求开发单位委托物业管理部门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必须向业主出示书面委托书。房屋买卖合同明确了开发企业在质量问题方面的责任,并明确约定了因住宅工程质量原因给购房者造成损失的赔偿办法。这有利于购房者根据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有利于司法机关在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时进行裁决。
北京市建委负责人强调,住宅工程质量问题首先是开发商的责任,开发商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发生经济赔偿,开发商首先应该进行赔偿,这一点必须明确,否则会导致市场混乱。
据悉,某开发商已率先响应建委的规定,在其房屋买卖合同中明确了房屋质量赔偿条款。该开发商表示,这一规定对双方都有好处,因为明确赔偿条款可以避免个别业主为了某种目的滥用质量问题,损害企业信誉。
产权问题在购房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了购买产权不清晰的房屋的风险。文章还提到了购房者在选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房屋质量、设计合理性、房屋条件、内部设施、地段和环境因素等。同时,合同内容和物业服务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开发商的资质和证书也进行了介绍
处理房屋质量纠纷的两种方式。首先,在保修期内,购房者发现房屋存在一般质量问题,可要求开发商维修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其次,若房屋主体结构存在问题,购房者需向质量监督单位申请检查并取得不合格证书,再要求开发商退房并赔偿损失。
购买被法院查封的房屋时的救济措施。购房者需先了解查封原因和金额,并可以向法院提出查封异议。若房屋因开发商涉诉而被查封,解封可能性与开发商债务金额有关。此外,购房者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应注意包含必备条款,如房屋面积、价格、质量、不可抗拒力及售后物业管
购房补充协议中的重要事项。包括开发商用词需注意违约金比例和期限、购房者在举证责任中的保护、开发商对风险的转移需明确异常困难的定义、违约责任的具体内容和优先效力等。购房者需要注意这些事项,以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