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后,按以下情形处理:
(1)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2)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
(3)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交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评估价格
评估价格是拍卖的前置程序。在对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变现前,法院应当委托依法成立、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价格评估。
对评估结果,法院应当及时向执行双方当事人送达评估报告。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向法院请求复议,法院再要求评估机构进行复议。
2、作出强制拍卖的决定
价格评估完成后,法院可组织执行双方当事人协商,按评估价格将被执行人财产抵债给申请执行人。
3、确定和委托拍卖机构
拍卖机构确定后,法院与拍卖机构进行协商,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委托拍卖合同必须是书面的,应当载明拍卖的标的、拍卖佣金、拍卖价款的支付等必备条款。
4、发布公告与展示标的
拍卖机构接受法院委托后,将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进行拍卖公告和拍卖展示。对拍卖方案、拍卖公告等重大事项,拍卖机构应征求法院的意见,获得法院的同意和积极配合。
5、确定拍卖保留价
在拍卖会召开之前,法院应当以评估价格为基础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告知拍卖机构。拍卖保留价应等于或低于评估价,不能超出评估价。
拍卖保留价是拍卖成交的最低价限,拍卖的最高应价低于保留价的,不得成交。如第一次拍卖无人竞买,法院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再次拍卖的保留价。
6、举行拍卖会
举行拍卖会时,法院一般应派员到场监拍,并将拍卖情况记入笔录;拍卖机构亦可邀请公证员到场进行公证。拍卖成交的,由拍卖机构与买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并即时钱物两清,或按合同的约定分期付款。竞买人分期付款的,应得到法院的同意。
7、确认拍卖结案
对拍卖结果,法院应依法进行审查,审查发现拍卖机构,与竞买人之间或者竞买人相互之间恶意串通,并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情形,将依法裁定拍卖无效;若审查未发现上述情形,则应确认拍卖结果。
被执行人车辆的过户问题。法院可拍卖被执行人的车辆并办理过户手续。对于未登记机动车辆的扣押,法院应记录车辆发动机编号。在执行过程中,对已转让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登记机关,登记机关应优先办理已送达过户登记协助执行通知书的过户手续
失信执行人被列入黑名单后所面临的后果。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强制执行还款措施的限制,并被限制高消费,包括乘坐高档交通工具、在高档场所消费、购买不动产和车辆等。这些限制措施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同时,执行法院会审查
关于对方医疗费是否可以通过诉讼保全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医疗费用不得查封、扣押或冻结。同时,诉前财产保全需满足给付内容、紧急情况、利害关系人申请和提供担保等条件。人民法院可以对居住房屋进行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抵债。
房屋被查封后是否可以出租的问题。被查封的房屋一般不得对外出租。法院对于查封财产的保管有明确规定,可以指定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或第三人保管。出租房屋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合法的房屋产权证件、共有人同意租赁的证明、规划和房管部门同意改作经营用房的证明等。